我的位置:首頁 >   > 

    養豬廢水變成電 屏東綠能領先全台

    發表時間:
    本報2015年2月9日屏東訊,特約記者李育琴報導

    屏東縣15年前拒絕國光石化設置在枋寮後,縣府表明拒絕發展石化等高污染產業,決定以發展生態環境相容的觀光產業及綠能產業為主,近幾年在綠能產業有領先全台的顯著成果。

    7日,由南台灣廢核行動聯盟主辦的屏東綠能見學之旅,就帶領民眾走訪包括沼氣發電示範畜牧場、二峰圳水利設施及養水種電綠能示範區等,實際了解屏東縣推廣綠能與水資源永續利用的案例。

    做好污水處理及沼氣發電 善盡企業責任

    養豬業是屏東縣的主要農牧產業之一,根據統計,屏東縣養豬戶占全國1/4,總數將近150萬頭,每日產生大量畜牧廢水造成河川和空氣污染。2013年,縣府開始推廣養豬業者利用養豬廢水所產生的沼氣進行發電,補助畜牧場設置沼氣發電設備,為屏東綠能產業增加一項有利的發展途徑。

    位於屏東縣麟洛鄉的中央畜牧場,是縣府第一個合作示範場。中央畜牧場飼養2萬5000頭豬隻,投入將近6千萬元資金建置廢水處理和沼氣回收發電設施,發電量約195千瓦。場長蘇增說,場內的沼氣發電自發自用與台電並聯,發電量約佔場區用電的60%,每月省下35萬元電費,估計約6年可以回收發電設備成本。

    看似龐大的設備投資是否能回收?蘇增認為,這樣的投資是值得的。除了在政府推廣下,可獲得約600萬元補助;長期而言,畜牧業者在法規下,本來就該做好廢水處理設施,額外增加約2千萬元的沼氣回收和發電利用,不僅不必時時擔心環保單位抽查,也減少環境和水污染,心理上多了善盡企業責任的舒坦。

    廢水沼氣發電 適合社區建制

    中央畜牧場與一般養豬場不同的是,豬舍採水簾設施及空調養殖,因此走在場區內並無嚴重臭味。豬場內建制的污水處理設施為密閉式水泥建築,約800坪,容積1500噸,可處理1200噸的廢水。

    這些養豬廢水經厭氧發酵、曝氣等過程,收集起來的沼氣,就儲存在看起來像大熱狗的大型塑膠布套內,供發電機組24小時發電使用。發電機採用漢翔公司的高效能機組,因此噪音低,可24小時運轉,收集的甲浣達50%以上,就可發電。

    蘇增指出,這樣的發電機組非常適合社區建制,由於噪音小不影響生活品質,社區廢水集中處理後可發電,又有蒸氣餘熱,可以提供熱水做溫水泳池等利用。

    除了收集沼氣發電,豬場廢水經過厭氧處理,停留30天經過曝氣、耗氧後,進入一旁的生態池,水中氮磷等有機物經水生植物吸收後,再排入河川,不會造成河川水質優養化。

    再生能源躉購費率低 缺商業誘因

    中央畜牧場是屏東畜牧業發展沼氣發電的示範牧場,但對一般業者來說,要投入確實有許多門檻。包括牧場規模必須夠大,設備投資才有可能回收,且目前沼氣發電並無商業利潤,政府的再生能源躉購費率僅每度3.2元,比起太陽能發電收購價6~7元,誘因明顯不足。

    蘇增表示,政府應提供適合商業投資的環境,讓專業業者來做,養豬業者的專長是在養豬,並非沼氣發電,要有誘因和商業模式,畜牧業的再生能源利用才能發展起來。

    蘇增認為,一般養豬場若用沼氣發電,絕對可供應養豬場所需電力,若能聯合各養豬場建置沼氣發電設備,集中處理也不失為一種可行方法。但目前政府在廢棄物運輸和處理上,仍無法解決法規問題,因此這樣的美意難以實現。

    利用養豬業廢水進行沼氣發電,是屏東發展綠能同時解決水質污染的有效策略。規劃遊程的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指出,這場綠能見學之旅,讓民眾了解台灣再生能源發展的各種可能,儘管屏東已邁出腳步,但在資源和政策支持上,仍有許多困境有待突破,需要民眾透過自身影響力一起協助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