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 2015/02/08 08:00:00 發表於 • 社會
文:baylin(曾在國外油品業當台勞,精通生質能與廢棄油轉化重利用)
這幾天魏應充交保了,我想對整個事件做一個整理。
我們可以先看第一張圖,輸台豬油價量變化。
(此圖統計自關務署資料查詢系統)
從這張圖裡面我們可以發現幾件事:
1. 本來沒有進口日本的豬油,這幾年開始進口日本豬油,平均進貨價約為32.34元,豬油在日本這幾年平均售價是180日幣以上,加上是淨輸入國,為什麼有便宜的豬油可以賣給台灣,而不在日本販售。難道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讓日本人大發慈悲,把便宜的豬油賣給強冠跟頂新呢?而強冠的豬油是賣給統一的,所以這邊就切開不討論了。
2.美國的豬油越來越貴,也越來越失去台灣市場,所以美國輸出到台灣的豬油數量越來越少。
3.越南以前有便宜的豬油輸出到台灣,後來沒了,有5年的時間沒有豬油輸出到台灣,到了101年由大幸福公司輸出豬油給頂新。
4.西班牙的豬油價格慢慢提升,數量也漸漸減少。
5.從過去一直就有從香港輸出豬油,但香港農業規模小,也是豬油淨輸入國,怎麼會有豬油輸出到台灣呢?根據BBC中文網的報導,寶源油脂在香港制售產品包括豬油、豬油渣、飼料油和已使用食油(waste cooking oil)。工廠從本地菜市場的豬肉攤收集原材料烹制豬油,沒有從中國內地進口。據香港電台記者所稱,工廠現場能嗅到豬油的味道,也看見有貨車載著大批豬肉送到工廠。報導中提到,郭偉光在新界元朗區逢吉鄉的工廠門前回答記者們提問說,他們的豬油主要出售予生物柴油廠、化工廠和進出口公司,每月產量300噸。
豬肉攤收集的原材料?那可以收集到什麼?當然是碎脂肪、碎淋巴、血管等不適合食用的部位,這種部位提煉的脂肪,當然是不適合食用,當然是工業用。
而頂新本來跟強冠進,後來又直接跟香港進,繞過一層降低成本,真是可喜可賀。
而正義跟頂新又大量從澳洲進口牛油,見下圖
澳洲當然是出產牛油跟羊油,台灣固定有從澳洲進口動物油脂,這種動物油脂稱為Tallow,包含了羊脂跟牛脂,是屬於較低價的飽和油脂,而tallow的酸價、水份都比較高,價錢又便宜,往往在工業上使用。既然用在工業用,誰會管你油的品質好不好,又不是拿來吃的,自然在關口是不太會檢驗的。南橋的水晶肥皂,就是進口澳洲牛油,進廠之後先做酸解,把所有的油變成脂肪酸跟甘油,脂肪酸再進行皂化並添加其他物質變成水晶肥皂。
而南僑同時具有化工廠,又有食用油廠,所以有沒有進口tallow來做為食用酥烤油脂(食用酥烤油脂需要看飽和脂肪的比例,使用tallow代替lard豬油來做為飽和脂肪的來源可以降低成本),當然是看良心了,但我們從之前的事件,也大概了解了他們的做法。
頂新又不做肥皂,他進口那麼多澳洲牛油做什麼?很合理的推測是代替豬油使用。
而永成呢?就從國外進口飼料油給頂新,而鑫好呢?就收集台灣的飼料油給頂新,來源就是台灣的地下油廠,久豐、晉鴻。晉鴻、福瀧、晉瀧這些公司呢?就收集國外工業用油,以1518或3823,這種品目進來台灣。
把這些資料做一個整理可以得到下圖,
從這張圖之中我們可以看到頂新的油脂全部的來源圖,也可以推測他所生產的食品可能使用這些有問題的油脂,而這些油脂有什麼影響呢?
請看下圖:
這是食藥署100年委託,食品工業研究所做的反式脂肪抽樣研究,一般的豬油是不會有這麼高比例的反式脂肪,P1跟P2根據食藥署的說法是抽自市占率最大的兩家品牌,那很有可能就是強冠跟正義香豬油,攝取這麼高的反式脂肪的油脂,自然會增加許多慢性的疾病。
(相關文章:食用油檢驗不能造假,但是可以有「手法」)
根據台灣新生報的報導,衛生署提供資料顯示,在OECD 34個國家之中,台灣癌症發生率排名第23位,死亡率排名第10位,代表癌症致死較高;單獨比較大腸癌,發生率排名第4位,死亡率排名第10位,在各國間也屬前段班,能看出台灣的大腸癌罹患與死亡率都危險。
大腸癌,又稱為「結直腸癌」,是已開發國家中常見的疾病,造成大腸癌的詳細原因並未能確定,醫學上認為與飲食有很大的關係,飲食過度油膩與攝取之纖維量過少被認為是可能造成大腸癌的原因。
因為沒有人做過臨床,所以也沒直接的證據證明,食用這些黑心油對人體的影響,也沒辦法證實,日益增加的大腸癌是否與黑心油以及台灣層出不窮的黑心食品有關。台灣人民是容易遺忘的加上過輕的法律,大型黑心企業雖然不斷使用問題原料、非法添加物,但一樣生存的好好的。是台灣人民對惡劣企業的抵制能力相當弱?還是這些惡劣企業已經控制一切,你想閃也閃不掉?
從上面整理出來的資料,就可以知道頂新是一間專業攙偽造假油品的公司,而原料甚至有許多攙偽或造假的可食用證明,這些資料可以證明頂新、正義公司明顯的犯罪意圖。大量進口或收購低價的油品,然後在頂新正義廠區內進行工業精煉,將低劣油品脫酸、脫色、脫臭,在銷售牟利。
頂新的經營者怎麼可能不知道呢?這難道是總經理隻手遮天嗎?這些多的案子,多種的油源,檢調難道只辦了豬油案嗎?
雲林地檢署說,晉鴻、福瀧、晉瀧以不明來源的油誆稱豬油賣給頂新正義,所以頂新、正義是被騙的受害者?這會不會像LP33塑化劑事件一樣,統一跟昱伸可以要到1億3千多萬的賠償,但消費者只能跟統一要到120萬的賠償,頂新正義反而可以告這三家公司耶,頂新還是受害者耶!
頂新進口香港的工業用豬油咧?進口澳洲動物油脂咧?
這些結構性的問題沒改變,事情只會繼續發生,楊憲宏先生在三十年前寫了一篇【餿水油震撼】與豬爭食
最後面提到:
主管官署的無力、商人圖短利之外,釀成這種「與豬爭食」局面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消費者以「價」取物,而不能以「質」取物的觀念,多年來幾無改變。
在現實的價格壓力下,消費者光顧便宜貨的購物策略,使真正好的廠商極難生存。
大部分消費者在買到遠低於常情價格的貨品時,很少有人能夠警覺「是不是有問題?」;相反的卻慶幸自己買到便宜貨。當要求便宜貨的壓力無限制擴張時,商人只有愈來愈短視。
這種「便宜貨效應」的惡性循環在商人與消費品之間震盪。
許多食品安全的問題便在這個巨震之下,沈澱下來。魚丸漂白、劇毒農藥養豆芽、豬皮做貢丸、碎豬脖子肉包水餃、死豬肉做肉鬆、死雞肉做炸雞,一點一滴的問題在大家無知又忍耐的情況下,累積成冰山。
餿水浮油事件只是浮出冰山的一小角。
受驚嚇的民眾,唯一會做的防衛反射動作是「拒吃」。但這種毫無理性的反射動作,很快的就在時間的推移下趨疲,終而放棄了。
餿水油在事發之後,衛生單位檢查了3000餘油行與飲食攤,檢出率很低。顯然賣劣油與劣油炸煮東西的商人,都「避風頭」去了。
等消費者的警覺趨弱,餿水浮油有可能又捲土重來。怎樣才能免於「吃的恐懼」?可能會變成今後數十年,一再教我們頭痛的陳年難題。「與豬爭食」只不過是開端而已!
三十年後再來看,我們的確與豬爭食了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