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台、日兩國來說,海洋是重要的資源,然而近年海洋廢棄物汙染日趨嚴重,隨著洋流漂洋過海的垃圾,已然成為國與國間需共同解決的棘手問題。
海洋垃圾無國界 MIT廢棄寶特瓶現身沖繩
近年來,因沖繩各島上的沙灘佈滿來自台灣的垃圾,日方於今(23)日登門拜訪,由日本沖繩縣環境部部長當間秀史,帶領11個民間環保團體,與新北市政府環保局、海洋國立科技博物館、台灣清淨海洋行動聯盟等團體,抵達台灣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展開為期3天的《台灣-沖繩海岸漂流垃圾對策事務交流會》,堪稱台日雙方首次「垃圾外交」。
沖繩縣西表島環保團體自2003年起透過商品條碼(註1)調查,發現沙灘上的廢棄寶特瓶居然有13.9-31.4%是MIT(台灣製造),高居當地海漂垃圾的榜首及第二名,比日本當地生產的還多。
新北市環保局丘主任秘書表示,台灣積極推動企業、民間團體及機關學校認養海岸,今年度共計18個民間團體與企業認養,認養海岸線長度計約16.5公里,部分單位雖然沒有認養,但仍默默持續地進行海岸維護工作,像是一些學校師生、民間志工團隊等,可見民眾已經越來越重視海洋環境保護。
台灣清淨海洋行動聯盟認為,唯有喚起全民意識減少製造廢棄物,企業改良產品,政府制定相關法規、有效監控事業與家庭廢棄物、實行源頭減量政策、積極與鄰近國家交流共同抑制海洋廢棄物汙染,才有機會阻擋海洋廢棄物汙染。
民間夯淨灘 熱度不退
台灣民間社團近年亦極力關注海洋廢棄物議題,讓「淨灘」的熱度直逼「路跑」,本次會議由荒野保護協會、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台南市社區大學、台灣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組成的「台灣清淨海洋行動聯盟」,及阿拉善SEE生態協會、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協助籌備,並與日方11個環保團體熱烈互動討論。
荒野保護協會柯典一副理事長表示,荒野保護協會連續8年帶領5千到7千位志工執行淨灘與監測,數據顯示大海沒有恢復清淨,代表台灣的廢棄物管理政策需要改善。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則表示,每年徒步紀錄臺灣海岸變遷,發現許多天然地景都已大規模人工化,甚至在去年,南迴路段近30公里的天然海岸,開始動工為道路。海漂垃圾更是遍佈全島海岸!
環境資訊協會副秘書長孫秀如表示,海洋廢棄物已經是超越國際的議題,需要跨國之間的合作才能促成改變。這次沖繩政府和新北市政府率先跨出這一步,首次就海洋廢棄物的議題進行交流和意見交換,期待在未來看到更多實質的合作成果。
兩國本次會面,將針對兩地廢棄物處理現狀、海洋廢棄物汙染問題、民間環境教育推廣經驗,三大主軸進行交流,並擬定短中長期合作目標,共同對抗海洋廢棄物,保護脆弱的海洋生態,並確保遊客遊憩與船舶航行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