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頁 >   > 

    便宜不一定好!小心低油價的甜美糖衣,包藏經濟衰退的苦藥

    發表時間:
    地球圖輯隊 2015/01/14 08:00:00 發表於 • 國際
    你為什麼需要知道這則新聞


    近期不少人歡呼迎接低油價的消息,但這場席捲全球的低油價旋風帶來的卻不一定是全然的收益和好處。



    近期不少人歡呼迎接低油價的消息,但這場席捲全球的低油價旋風帶來的卻不一定是全然的收益和好處。

    相關報導: 



    6個月來直直落


    2014年末開始,全球油價呈現一路下滑的趨勢,這讓許多依賴原油出口的國家蒙受利潤虧損,但另方面,仰賴進口油料的國家則享受到了油價調降的優惠,不論是家用暖氣或是外出通勤,許多日常生活的成本都因應走低的油價而調降。

    回顧2010年到2014年中期,全球的油價都是呈現穩定的趨勢,每桶原油價格都落在110美元左右的價位上,但從2014年6月開始,油價開始出現打對折的狀況,布倫特原油價格掉到了每桶60美元,這是2009年7月時才有的紀錄,美國原油價格也滑落到每桶55美元以下。

    或許你會想問:為什麼會這樣?這要從兩個層面來看。 

    世界能源版圖變動中


    首先,全球經濟疲軟不振導致許多國家減少進口油料的需求,另外,美國境內的油頁岩產量大增,影響了原油市場的版圖。再來,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雖然看到油價下滑,但仍鐵了心要保持相同的產油量,這樣的決定也影響了油價供需的平衡。

    那麼,在這場油價下滑的趨勢中,誰會是贏家?誰會是輸家? 

    小補充:提煉石油和天然氣的頁岩


    頁岩油(Shale oil),是一種非常規石油。製備方法是加熱分解油頁岩,加氫或熱溶解。這個過程把在岩石中的有機物質轉變為合成石油和天然氣合成原料。所得的油狀物,可以立即作為燃料或用於提供煉油廠。

    油頁岩(Oil shale)是首先被人類使用的礦物油,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4世紀早期的瑞士和澳洲。現代的頁岩油工業建立於1830年代的法國以及1840年的蘇格蘭。當時,這種油被用作燃料,提煉瀝青,以及作為燈油,尤其被用作替代昂貴的鯨油。

    頁岩氣(Shale gas))是蘊藏於頁岩層中的天然氣。過去十年內,頁岩氣已成為美國一種日益重要的天然氣資源,同時也得到了全世界其他國家的廣泛關注。2000年,美國頁岩氣產量僅占天然氣總量的1%;而到2010年,因為水力壓裂、水平鑽井等技術的發展,頁岩氣所佔的比重已超過20%。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的預測,到2035年時,美國46%的天然氣供給將來自頁岩氣。


    波蘭當地的抗議標語寫著「支持普亭的人不得進入」|地球圖輯隊|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俄國:屋漏偏逢連夜雨


    俄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產油國之一,當地央行為了撐住衰頹的經濟把利率從10.5%拉到了17%,為的是止住俄國盧布的匯率不斷下滑,這樣的動作也顯示出他們相當依賴能源出口的利潤:俄國有70%的收入來自天然氣和石油的出口。

    因為油價下滑,俄國已經損失了20億美元的利潤,而世界銀行也警告,如果油價持續跌落,俄國的經濟在2015年至少會倒退0.7%。但是,俄國並沒有因為扶不起的經濟就想減產油量。

    俄國的能源部長諾華克(Alexander Novak)就談到:「如果我們減低(產油量),那麼進口原油的國家就會想辦法增加他們可取得的產油量,這表示我們會失去一塊利基(niche,註1)市場。」 

    蕭條的危機感


    油價直直落,加上歐美國家對俄國的經濟制裁,這都重重打擊了俄國的經濟。歐美對俄國的經濟制裁原因,是源自歐美不滿俄國支持烏克蘭東部分裂民兵團的關係。

    現階段,俄國政府對2015年的前景抱持悲觀看法,他們預期俄國的經濟會縮水到蕭條的狀態。 

    註1:利基市場指的是那些被市場中的統治者/有絕對優勢的企業忽略的某些細分市場,利基市場是指企業選定一個很小的產品或服務領域,集中力量進入並成為領先者,從當地市場到全國再到全球,同時建立各種壁壘,逐漸形成持久的競爭優勢。




    俄國總統普亭|地球圖輯隊|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舊傷未癒  新傷又來


    俄國前任財政部長庫德林(Alexei Kudrin)認為,俄國盧布的匯率滑落不只是因為油價下降和歐美制裁措施的影響,同時也是因為俄國政府的經濟措施無法取得大眾信任所致。花旗銀行的資深分析師寇斯塔(Luis Costa)就評論:「我們認為,現在必須從控制資本方面來著手」

    當俄國總統普亭仍不願用「危機」的角度來看待國家經濟時,他們的總理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倒是相當直白:「老實說,俄國還沒有從2008年的經濟危機中復原」

    由於近期的兩次打擊:油價滑落和歐美制裁,梅德韋傑夫就認為俄國政府必須開始刪除政府預算:「我們必須放棄數項計畫,同時要做出犧牲。」

    俄國央行調高利率後,這也會替他們帶來問題,因為高利率會讓外資難入場,資金借貸不夠順暢,進一步阻礙經濟成長。


    委內瑞拉人民在超市搶購衛生紙,委國長期以來物資短缺,缺乏食物和民生必需品。|地球圖輯隊|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委內瑞拉:救經濟 v.s. 撫民心


    委內瑞拉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輸出國之一,但因為國家經濟的管理不周導致他們在油價滑落前就已經面臨了國家經濟危機。目前,委內瑞拉的通貨膨脹率到達60%,搖搖欲墜的經濟正面臨蕭條危機,他們必須刪減國家預算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但是這樣的決定相當困難。

    事實上,委內瑞拉擁有世界上最便宜的油價,委國政府每年花在油價補助上的金額高達125億美金,但委內瑞拉現任總統馬杜洛並不想刪除這項補助,也不打算提高油價。

    總統馬杜洛說:「身為國家元首,我認為(砍補助調高油價的)時候還未到,現在外界的推測和預期心理已經招致通膨出現,我們不需要再火上加油。」

    馬杜洛的決定是可以理解的,回顧委內瑞拉的歷史,當地在1989年時曾調高油價,結果就是舉國上下出現嚴重示威抗議,釀成數百人死亡。


    沙烏地阿拉伯在2014年的產油量仍是世界第一,日產11,730,000桶原油。|地球圖輯隊|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沙烏地阿拉伯:石油老大哥沒在怕



    身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輸出國,同時也是OPEC組織中最有影響力的國家,沙烏地阿拉伯其實可以用減少產油量,來幫助回穩全球的油價,但現階段沒有跡象顯示他們有這樣的打算。

    會讓沙國不願砍量的原因有二:首先,他們要在石油組織OPEC中建立一定的規範,另外也要對可以自產油頁岩的美國施壓。

    長遠來看,沙烏地阿拉伯需要每桶油價落在85美元的區間,但因為他們有高達7000億美元的豐厚儲備金,他們還能在現階段油價下滑的危機中撐上好一段時日。 

    搶市佔率最重要


    在能源諮詢機構馬納爾(Manaar Energy)擔任首席顧問的米爾斯(Robin Mills)認為:「中東地區決定產油量和油價的國家,他們現在都感受到來自美國(自產油頁岩搶市佔率)的壓力。」

    如果,低油價到最後逼得部分高成本的產油公司關廠,那麼沙烏地阿拉伯就會希望可以趁機把這些公司的客戶給吸納過來。

    除了前述的原因外,沙烏地阿拉伯不想砍產油量的原因也可從過去的歷史一窺一二,在1980年代時,沙國確實出現過減產衝高油價的措施,但當時這項決定不只沒有出現預期的效果,還重創沙烏地阿拉伯的經濟。


    地球圖輯隊|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其他石油輸出國:比比誰口袋深


    除了沙烏地阿拉伯的口袋很深外,波斯灣一帶像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以及科威特,也同樣因為有豐厚的外匯存底做後盾,可以有好幾年的時間不用擔心油價下滑的危機。

    不過,其他石油組織的成員國像是伊朗、伊拉克還有奈及利亞,他們因為提供油價補助金給龐大的人口,這使他們沒有太多可以操控和等待的空間。

    由於外匯存底的金額少過2000億美元,加上美國油頁岩市場的競爭壓力,這些國家已經開始感受到低油價的危機。 

    原油生意人人愛


    以奈及利亞來說,他們是非洲最大的產油國,過去幾年中可以見到他們的經濟正漸漸攀升,但仍有很大部分是依賴出口油料的收入上,奈國有80%的政府利潤來自出口石油,國家出口量上有9成都是石油。

    進一步看到敘利亞和伊拉克,正在兩地肆虐的「伊斯蘭國」(IS)就搶下了數個油田,每天光依靠黑市買賣就賺得300萬美元(折台幣約9,655萬元),他們還以低於市價許多的價格,也就是每桶約30-60美元的售價,賣給上門的商人。


    美國在2014年已經是全世界第二大產油國。|地球圖輯隊|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美國:繼續挖就對了


    「北美地區,尤其是美國境內的產油量非常驚人」哥倫比亞大學的伯爾多夫(Jason Bordoff)說。

    伯爾多夫日前接受BBC商業報導訪問,他表示美國的產油量出現30年來最高紀錄。

    美國從頁岩中抽取原油(或天然氣)的「水力壓裂法」(hydraulic fracturing)使天然氣和石油等能源的開採越漸順利,這也是近期全球油價下滑的影響因素之一。

    在花旗銀行擔任能源策略師的塞斯(Seth Kleinman)說:「油頁岩的出現,斬斷了各國在中東的政治競逐,以及油價和資產等等的紛爭。」

    雖然,美國當地的油頁岩公司在產出成本上比傳統的石油公司高出許多,但這些公司現階段為了要收支平衡,必須持續採集油頁岩的腳步。


    地球圖輯隊|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歐亞區:幾家歡樂幾家愁


    對漸漸陷入泥淖的歐洲區來說,任何可以降低花費的現象都會受到歡迎,部分人士就說,只要油價可以掉10%,那就可以讓歐洲的經濟產出成長0.1%;從大眾的角度來看,儘管低油價可以增加某些收入,但滑落的油價在最後還是會奪去人們一開始享有的利潤。

    以中國來說,他們即將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在這波低油價趨勢中理當能賺得不少利潤,但低油價不能完全抵消經濟衰頹帶來的損失。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手拿寫著「只有這條路可走」的牌子|地球圖輯隊|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安倍經濟學受創


    日本方面,當地有過半的石油都仰賴進口,但低油價的現象帶給當地的影響也只能說是憂喜參半,因為過去的高油價會造成通貨膨脹,這就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想要的狀態,安倍希望運用通膨帶領日本走出通貨緊縮的危機(註2)。

    最後看到印度,當地有75%的石油仰賴進口,而分析師認為低油價可以幫助印度舒緩目前政府虧損的部分,同時還可以幫他們在2014年省下25億美元的補助金,當然,前提是油價一直低廉下去。 

    註2:通貨緊縮(Deflation):是指貨幣供應量少於流通地區對貨幣的實際需求量而引起的貨幣升值,從而引起的商品和勞務的貨幣價格總水準的持續下跌現象。

    通貨緊縮,包括物價水準、貨幣供應量和經濟增長率三者同時持續下降;它是當市場上的貨幣減少,購買能力下降,影響物價下跌所造成的;長期的貨幣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與經濟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