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上下游記者林慧貞 on 2015 年 01 月 12 日 in 十年大旱缺水休耕系列報導, 系列專題 · 0 篇留言 · 閱讀人次:260
台灣不僅以農立國,更以稻立國,今年一期作停灌休耕4.1萬公頃,其中有一半是稻田,不過近年公糧倉庫爆倉,農委會去年起獎勵農民種植進口替代作物,位在桃園停灌區的農民吳禹樟,從無務農經驗,兩年前配合農委會政策返鄉,種了30公頃牧草,是農委會「百大農青」輔導對象,台北市立動物園的大象,吃的就是他們家的有機牧草,今年他好不容易再度得標,卻因停灌面臨違約。
這次停灌政策,大多以短期作物為基底,吳禹樟說,牧草是長期作物,必須種一年才開始收成,若全部除掉,復耕要再投入10萬元,「我真的嚇到了,沒想到配合政策是這樣的下場」,如果地主解約,我會好好思考未來要不要繼續種。
活化休耕地種牧草,停灌卻未考量契作權益
台灣吃米量創下十年新低,每人每年只吃45公斤,但從1974年實施的公糧政策並未改變,導致公糧大爆倉,目前尚有87萬庫存,農委會去年推動休耕地活化政策,特別祭出2.2萬~4.5萬轉作獎勵金,希望農民不要再種稻米,鼓勵轉作依賴進口的大豆、芝麻、小麥、牧草等。
然而,政府雖推動休耕地活化,也有了些許成效,這次停灌的配套措施卻仍繞著稻作打轉。
「這裡附近沒什麼農地,水源乾淨,是我特地為動物園選來種的地,」站在搖曳的闌尾草前面,吳禹樟自信地說,動物園要求土、水不得驗出重金屬、不得噴農藥,自己的牧草品質好,已經是有機轉型期第二年,今年再度拿到動物園約3公頃標案;但話鋒一轉,他皺起眉頭說:「今年這邊全部停灌,只能補貼給地主讓我繼續種,否則就會違約。」
65年次的吳禹樟,兩年前配合農委會政策,回桃園新屋種了30公頃牧草,由於農委會去年推動休耕地活化轉作時,為了確保市場需求,規定農民必須找到買家契作,才能領獎勵金,這次他的租地全部停灌,面臨龐大違約壓力。
農委會一開始公佈的停灌補償,休耕種綠肥可領8.5萬元,若農民想在沒有水源的情況下轉種稻子以外的作物,則只有3.9萬元補償,經農民抗議才調高,轉作牧草可補償5.2萬。但農委會設的8.5萬元,卻成為地主參考的門檻,吳禹樟若想繼續種,必須補貼地主差額3.3萬,就算扣掉「小大」本來就給佃農的每公頃1萬元奬勵金,30公頃仍要補貼地主近70萬元。
牧草是長期作物,從頭來過需投10萬成本
農委會的停灌補償著重在短期作物,但牧草是長期作物,必須種一年才能收成,依照個人管理不同,大約5年淘汰一次,近年畜產試驗所推廣尼羅草,吳禹樟去年才技術轉移,種了1年,才剛要收成第二次,沒想到卻遇上停灌,已經有地主提出解約要求,若全面耕鋤,從頭來過,需再投入10萬元成本。
其實若按照法令,「小大」的佃農算是這次停灌相對有保障的一群人,吳禹樟的30公頃耕地,有24公頃簽約,根據農委會規定,若有實際契約,補償費將直接匯到佃農戶頭,不過將由「佃農與地主協調」。
「我也可以完全照著契約走,但要為了這些錢,破壞鄉里關係嗎?」吳禹樟說,許多地主因為「三七五減租」陰影,害怕簽約後地收不回來,大多是口頭約定出租,有些人甚至放著長草,若非以前父親是育苗業者,維持好關係,否則很難說服長輩,其實許多人簽約時還不斷問:有可能再一次三七五減租嗎?「我再三保證,就算之後有三七五,也一定不會把地拿走。」
他說,小大的約雖然一簽三年,但若為了爭這些補償費,之後也不用續約了,而且還可能打壞地方關係。現在打算貼錢給地主,至少履行和動物園的合約,但還是希望農委會能修改規定,發放補償金時別要求地上沒作物,雖然牧草少了水會長得比較差,但至少不用全部重種。
入選百大農青,粗糙的停灌政策卻來扯後腿
牧草是近年重點項目,台灣一半牧草依賴進口,但國際價格節節升高,加上運輸成本,價格是國內牧草2倍,酪農業者每年要花掉9億元進口牧草,因此農委會從2009年就獎勵每公頃3.5萬元種牧草,農委會的網站驕傲地寫著,光是2010年,國產牧草就為台灣省下1億元外匯。
吳禹樟也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返鄉。父親原是育苗業者,但1970年農委會推動休耕政策,4萬多箱秧苗無處可銷,幹脆全部放棄燒掉;5年前父親嘗試在休耕地養牛,農委會推動「小大」、轉作政策後,吳禹樟覺得看到希望,毅然返鄉種草,協助父親養牛事業。
他曾入選農委會「百大農青」,原打算繼續擴大栽培面積,新添購的翻草機、割草機、打包機,有些都還沒下過田,躺在倉庫閃閃發亮。「那時看到農委會的政策,還想說佃農終於有翻身的機會。」他認為,「小大」是好政策,但須有延續性,為了捍衛自己的權利,必要時一定會去抗議,「我只想好好種田,從沒想過有一天要上街頭。」他苦笑。
對許多農民來說,停灌補償可能還是其次,粗糙又缺乏前瞻性的政策,才是心寒的主因。「以前聽到別人說什麼三七五減租、缺水,都還沒什麼感覺,但這次我真的嚇到了,沒想到配合政策是這樣的下場,如果地主解約,之後有些地我可能就不會繼續種了,雖然已經買機具,但誰知道哪天政策又變了。」
深綠色為割草機,後方青綠色為打包機,連一次都沒用過就遇到停灌(攝影/林慧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