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研究台灣古道的楊南郡與徐如林,是台灣登山界的傳奇夫婦,兩人一起登山、採訪、書寫,寫了許多關於山、古道與部落的作品。楊南郡夫婦近年著力推廣往來屏東枋寮、台東大武的浸水營古道,他們走這條古道不下三十次,認為浸水營古道有台灣的五百年歷史及豐富的自然生態,很適合作為國民步道,走一趟古道,就像和古道做朋友,和台灣這片土地培養更深厚的感情。
浸水營古道 早年南台灣往返東西的交通要道
浸水營古道全長四十七公里,從屏東枋寮的水底寮到台東大武的加羅坂部落,橫越中央山脈最南段,步道的越嶺點標高1430公尺,為南台灣東西往返的交通要道。在清代、日治時期由官方開闢橫越中央山脈的十多條步道裡頭,浸水營古道的使用率最高也最久。
四百多年前,台東的卑南族每年在冬天到春天的時節帶著金片、玉石、熊掌、鹿茸等東部特產,走浸水營古道到西部與馬卡道族交換布匹、農具、鐵鍋、食鹽等日用品。
鄭成功抗清不成,轉而到台南攻打荷蘭人時,部分荷蘭人沿著浸水營古道往東逃,沿途經過排灣族的力里部落時,這群逃難隊伍的長官還特地對部下們交代:「大家一定要徹底把這幾天的風沙和汙垢清洗乾淨,明天,要穿著乾淨硬挺的衣服,精神抖擻的出發。如果看到力里人出現,絕對要鎮靜,不可以露出害怕的樣子。」
一八九三年,日本統治台灣前兩年,胡傳這位清朝基層官員,也走在浸水營古道上,準備走馬上任擔任台東的代理知州。半年後,他的妻小與隨從同樣沿著這條路到台東,胡傳以他的經驗,估計七天可到,但妻兒遲遲未到,讓他在日記裡頭擔憂地寫著:「至午後,家眷未至。」當時這群在趕路的家眷裡頭,其中一個是胡傳的一歲多小兒子,名為胡適。
全台降雨量第二高 浸水營自然生態豐富
清代與日治時期,多次整修浸水營古道,一方面作為物資交易的管道,另一方面也設立許多營站,帶有「理蕃」的用途。戰後因為軍事管制、交通發展的關係,浸水營古道一度成了荒煙蔓草,荒廢二十多年,但是透過楊南郡與徐如林的努力,翻閱古文獻、訪談部落長者,完成《浸水營古道─一條走過五百年的路》,讓浸水營古道的五百年歷史有機會被更多人認識。
浸水營的平均年降雨量高達5200mm,是台灣雨量第二高的地方,此地時常霧茫茫,原住民語稱此地為「Chuwa Zarom」,意指「水多到四處溢流的地方」。也因為這樣的環境,很適合蕨類生長,根據調查此地的厥類有238種。
林務局近幾年以生態工法整修浸水營古道,讓這條步道更適合一般民眾行走。不過在這之前,楊南郡與徐如林是在路跡難循、歷史訊息四散的情況底下展開調查,他們上山調查,白天行走、晚上就窩在睡袋裡,清晨醒來整個睡袋爬滿了會吸人血的螞蝗。
一九九一年楊南郡與徐儒林第一次走浸水營古道,因為荒廢多年已經找不太到路了。但是有一群登山客持續來走,其中一位熱心者還帶不同朋友來,光是他就走了五十多次。徐如林說:「路是走出來的,越來越多人走就越清晰,一起走會更意思。」
登山界的傳奇夫婦 山中相遇共走一生
徐如林跟楊南郡這對夫妻,也時常一起登山、書寫。怎麼搭配呢?楊南郡精通日文,與原住民部落長者溝通沒問題,也能閱讀、翻譯日文文獻,徐如林則負責統整、書寫。徐如林說:「楊南郡老師就像餐廳的採購,很會收羅好食材,我就像是個大廚,炒出一道道好菜,我覺得我比較偉大呢!不過好像大廚都是被餐廳老闆的聘用的耶。」
這對夫婦的相識,也是在山上。徐如林讀台大化工系時,有次與登山社朋友走石碇的筆架山,恰好當時楊南郡也與朋友在後頭走著,楊南郡想「超車」卻發現前頭的徐如林絲毫不讓,等到有機會超前時,還回頭瞪了一眼,沒想到卻遇到粉絲,被超車的徐如林問說:「你是楊南郡老師嗎?」楊南郡原本惡狠狠的眼神頓時柔和了起來。
沒想到徐如林下一句劈頭而來,「你這個人怎麼那麼驕傲?」當時徐如林一群高中、大學的登山青年會寫信問登山前輩問題,「其他前輩都回信給我們,只有你都不回信耶!」楊南郡一聽,納悶地說:「我前陣子從台南搬到台北了,你們寄到哪個地址呢?」話一講開,才知道信都寄到台南去了,原來沒收到信,自然也沒法回信了。
之前並不認識的兩人,就這麼相遇相守至今。今年八十四歲的楊南郡,上個月才因為食道癌開了大刀,但時隔不到一個月他又帶隊走浸水營古道了,他說:「我走浸水營古道這麼多次,沒有用過登山杖,但這次我必須用了。」
楊南郡與徐如林 和古道做朋友
曾有一些作家打算為楊南郡書寫傳記,但是徐如林說:「楊老師還沒走完一生,還無法蓋棺論定呢。而且要寫傳記我來寫就好了,有誰比我更熟悉他。」徐如林說,書名都想好了,就叫做「連峰縱走」,好比楊南郡不斷開創的一生,年輕時完成登台灣百岳的目標,之後又投入古道研究與書寫,開創另一番局面。
走在浸水營古道上,徐如林說趕路一定看不到什麼風景,你可以抬頭、蹲下,看看不同的古道風景。她指著高高的南洋沙羅說,就好比這種植物,為了向著光生長,所以肢幹會長得彎來彎去,「像是在跳舞一樣」。說著說著,徐如林就在古道上的南洋沙羅下一邊跳舞一邊講解。
楊南郡說,他走浸水營古道就像來拜訪老朋友,風、人、動植物、歷史都是他的朋友:「當你走在路上時,不會跟陌生人打招呼,但是遇到熟人就不一樣了。這就好比走一趟浸水營古道,如果你先看過我們寫的書,對浸水營古道的歷史、生態有些認識,那麼你來走古道的時候就會很有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