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頁 >   > 

    為什麼關心上半身的新聞就是公民覺醒,而下半身的議題就是不入流?

    發表時間:
    queerology 2014/12/23 發表於 • 社會

    文:V太太

    上週的台灣發生了很多重要的事(謎之音:請問哪週不是?),例如中國海協會會長陳德銘來訪台北市勞動局長選舉一波三折罷免蔡正元的連署書突破五萬份(狂賀!)RCA工殤案進入最終辯論前總統陳水扁保外就醫遭駁等等。

    但不管你是讀報的、看電視的、還是利用臉書讀新聞的,在眾多新聞中你絕對沒有錯過的恐怕是名廚疑似出軌,和學運名人疑似從事性工作這兩件事情。

    一如以往,許多媒體頻道頓時「性高采烈」,對當事人鉅細靡遺地嚴加逼供、瘋狂追殺、起底扒糞、將當事人的隱私們放在腳底下狠狠地踩,甚至逼得當事人臉書呼救。在這些一成不變的疲勞轟炸之中,社群網站上卻可以看到許多不同的反應…

    例如有人覺得當事人不檢點、有人斥責媒體的不合比例和對當事人的隱私侵犯、有人再次檢討了起台灣媒體的腥羶色文化、有人談起了陰謀論,認為這是政府希望藉此蓋掉其他「更重要」的議題、有人覺得誰家嘴對嘴,誰家做不做愛都是「別人家的事」,干你我屁事?有人認為這些「下半身」的新聞都不是重點,好公民們應該要關心那些真正的、「上半身」的新聞。

    然而,為甚麼下半身的議題不重要?為甚麼關心上半身的議題是好公民的覺醒,而下半身的議題就是不入流的?

    本篇無意以個案進行討論,但卻想要來談談,近年來台灣對於各類與「性相關」的新聞,似乎總是抱持著類似的態度:那些是「花邊」、「桃色」的、不值得一提的,或者(友善一些的態度)只是別人的「私事」,而不是公民們應該關心的事情。

    因此,即使公民在聲援當事人的隱私、批判媒體之時,最常出現的回應仍然是,那些是「個人的事」,對於對於「社會公益」並沒有影響。然而真的是如此嗎?

    事實上,我們其實不只一次看到這些「個人的事」在某些情況下,頓時變成了整個社會、國家的事。

    例如當年台鐵火車趴儘管在隱密的車廂中舉行,卻因為媒體的惡質報導,頓時成了整個社會的「汙點」,成為台鐵可以申請賠償的理由,而主辦人蔡育林更被國家定罪,女性當事人小雨則被認定為「不健康」的。

    同樣地,高捷上的「疑似口交」事件因為「熱心」「好奇」的旁觀者錄影上傳,而成為轟動全國的「色情」事件,男女主角相繼被師長、婦女、國家檢視、分析,好試圖指出,他們究竟有甚麼「問題」?

    又如今年離家與網友會面,最後和網友與室友發生性行為的年輕女學生也頓時變成國家研究的個案,大家都想知道,看起來「正常」的她,為甚麼做出這麼「不正常」的事?

    除此之外,還有警察以釣魚方式逮捕各種「不合法」的性,有愛滋感染者可能因為與他人發生性行為而被定罪,有勞動部長因為外遇被抓包而請辭,有立委上摩鐵而暫停活動向公民道歉,有作家和插畫家因為偷吃而遭到抵制,有大學的BDSM社團被教授們以「安全」為由而拒絕,更別提層不出窮的「正義哥」、「正義姊」們,因為目睹了變裝的、自慰的、手不小心放在自己褲襠上的、裙子太短的男男女女們,而錄影上傳、報警或是大力斥責的。

    在「公共衛生」、「善良風俗」和「保護兒少」這類的大旗下,許許多多公民的性,其實早就已經不是他們自己的事,而是被國家積極管控、監督、限制並且汙名化的。

    某些人的性被視為「健康」、「正常」(然後應該乖乖待在自己家的臥房裡),某些人的性卻是「骯髒」、「下賤」,必須被排除的。

    Photo Credit: Dan Foy @Flickr CC BY 2.0

    性,從來就是一個政治議題

    而面對這樣的政治議題,這樣的國家管控與排除,這樣的媒體獵奇,公民們能做的、該做的,難道就是督促自己從事更「健康」、「正典」的性實踐,或不然就將自己的那些「不那麼健康」的性小心收藏,不聞不問,讓性成為一個更隱密、更說不出口的話題?

    還是公民們應該集結,更大聲地、更理直氣壯地捍衛自己的性權?讓各種多元的實踐,都可以有被看見的空間?

    如果我們重視我們的政治權、居住權、勞動權,對於我們的「性權」,我們為甚麼不能賦予同樣的關心?

    甚至我以為,很多時候就是好公民們將性視為「不入流」、「不堪一提」的態度,才讓性成為「XX圈不能說的秘密」、讓性可以是抹黑的工具、讓所有意圖以不正典方式(如在婚家之外、如在特殊地點、如非一對一、如涉及金錢但不涉及愛)實踐自己的性與慾的人都成了「罪人」或是「病人」。

    現今這種普遍地、將議題分為「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論述方式,其實也反映了某種身和心的對立,彷彿只有與「心」相關的才是高尚、值得一提的,而與身體相關的,都低俗又骯髒。

    上半身的議題當然重要,然而下半身的自由,難道不也是公民應該致力追求的?(還是我們的注意力真的這麼匱乏,有了下半身就會忘記上半身?)

    我當然反對這些新聞中的當事人在違背自己意願的狀態下被曝光、被媒體追殺、被瘋狂起底,被理所當然地當成茶餘飯後的話題,也認為在當事人自己未主動自願的情況下,我們對於如何在個人私領域的保存和性政治的討論與倡議之間,必須小心嚴格地把守倫理。

    然而我認為公民們的反應絕對不該是噤聲,不是將「性」變成一個保護得更好、更私人的領域;相反的,我覺得我們應該更大聲地談、嚴嚴肅肅地談、認認真真地談,談到某天你和我的性,都不再是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