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頁 >   > 

    農村缺工系列報導:未來20年內,只剩1萬多農民顧2300萬人民的肚子

    發表時間:

    文/ 上下游特約記者何嘉浩 on 2014 年 09 月 15 日 in 種好田 · 1 篇留言 · 閱讀人次:瀏覽人次: 4,802

    本文摘要:距離前總統李登輝先生於民國70年初擔任台灣省主席期間喊出「8萬農業大軍、成立核心農戶」口號至今已過30多年,農家人口不但面臨老化凋零,農村勞動力不足,未來20年內更面臨核心農戶可能只剩1萬多人的困境(圖:龍眼採摘人手嚴重不足。攝影/Alittle)

    你可以想像台灣未來20年內將只剩下1萬多位農民肩負糧食生產與維繫農村社會運作的重任嗎?距離前總統李登輝先生於民國70年初擔任台灣省主席期間喊出「8萬農業大軍、成立核心農戶」口號至今已過30多年,農家人口不但面臨老化凋零,農村勞動力不足,未來20年內更面臨核心農戶可能只剩1萬多人的困境。

    圖表提供/馬聿安

    台灣農業缺工已經不是新聞了,這問題卻持續存在而且日益嚴重,依據「102年度主力農家概況調查」顯示,台灣農民年齡平均62歲,主力農家平均年齡為57.5歲,雖然表面看起來,主力農家是較為年輕並且有生產力的,但是主力農家人數只有10萬6419人。

    台灣44歲至65歲以上的農民佔農業就業人口的比例高達88%,25歲至44歲只佔11%,農業是個需要高度勞力的行業,而經常從農主力農家,對於台灣農業有多重要呢。

    根據農委會對於經常從農的「主力農家」定義:係指戶內有 65歲以下從農者,且其全年從事農牧業工作日數在 90 日以上,也就是說,是真正以農業為主要收入的農家。

    根據農委會的資料統計,經常從農主力農家平均每家全年農家收入 169 萬 7 千元,農牧業收入占台灣農家收入比率達 87%,因此是台灣農業最有生產力的農家,肩負台灣糧食供給最重要的使命,而這些農家中,25歲至44歲卻只有1萬2525人!在台灣未來的10至20年,老農陸續凋零後,台灣要由誰來養活呢?只依賴這1萬多人就夠了嗎?

    現在農業與農村缺工的情形,從最基礎的生產到高階農產品加工,普遍面臨人力不足的困境。熟練的勞動力老化,年輕人不願意承接,私下想要找外勞幫忙,外勞也會看工作危險程度決定要不要接。農業勞動力關係國家的農業生產與糧食供應能否穩定,主政者豈可視若無睹?

    上下游記者實際進入農村現場,採訪農業缺乏勞動力的現況,希望喚起為政者重視農村缺乏勞動力的現況與危機。

    南投中寮慶龍眼文化季 家家戶戶卻找無工採收

    南投中寮鄉,是個丘陵與山坡起伏的鄉鎮,位於其中的溪底遙學習農園,是個友善耕作推廣,以及協助在地農民銷售的平台,農友朱昌輝先生,在6年前返鄉後,以種植柳丁、龍眼等作物,與溪底遙合作生產友善耕作的農產品。

    今年龍眼適逢大年,結果量比去年明顯來的多,而朱昌輝也遇到了找不到人協助採收的難題:「由於今年是大年,依照龍眼的生長習性結果量會非常多,我們這邊家家戶戶都有採收龍眼的需求,因為沒有提早找工,而採收龍眼又是需要技術有危險性的工作,因此人力很吃緊。」

    由於當地的龍眼都已是老欉,生長的十分高大,採收龍眼往往必須要爬上樹幹,或是搭設鐵梯才能採收,因此對於沒有熟練的人,採收龍眼是件很危險的事情,想私下僱用外勞幫忙,外勞看到樹這麼高,覺得爬樹危險,也搖搖頭說不願意。

    採收季是集中月份,大家都缺工

    中寮農友朱昌輝(攝影/Alittle)

    朱昌輝說,今年從8月12日採收,到9月10日完成收成,人力上約需要3位男工、4位女工的協助,採收當中只能等待鄰居親戚有空的時候來幫忙,也有透過溪底遙,找來了兩位工讀生來協助採收工作。目前工資以男工1500元,女工1000元,並有供應餐點,在農村算是非常不錯的日薪。

    對於工讀生對於農場的協助狀況,朱昌輝解釋,工讀生雖然在採收整理及支援很有幫助,但是爬樹採收是個有危險性的工作,對初學者不太適合,加上有經驗的農友採收龍眼時會順便進行整枝修剪,但這必須能夠判定樹勢生長狀況進行,因此實際上工讀生只能協助樹下的工作。

    從朱昌輝的說明可知,農業是個對技術及經驗有要求的行業,工讀生如果經驗不足,可能都是邊學邊做的居多,較核心的農業能力還是得靠有經驗的農友。

    而在地真的都沒有年輕人返鄉,或有機會協助嗎?朱昌輝說,其實這幾年都有些年輕人回來,也有從事有機農業的,但由於大家平常都忙,是否能夠有合作還要再看。

    要如何解決農村缺工?朱昌輝認為,農村老齡化嚴重,若要培養長期務農的人力,最好是從在地年輕人回來開始,但這是需要有穩定的經濟收入。如果能夠吸引在地年輕人投入,同時穩定收入,不但在地年輕人可以合作換工,還能夠解決老齡化問題。

    農產品能否銷售好價格,還是農業能否持續發展的最大關鍵。朱昌輝說,像目前與溪底遙農園的合作,價格上就會比交給中盤商好,並且從去年開發龍眼乾產品,利潤可以達到販售龍眼的3至4倍,更能夠協助增加收益。

    年輕女性願意投入勞力化農作的比例越來越低(攝影/Alittle)

    工讀生也要能熟練農事工作

    中寮農友蔡聰修,爬樹摘龍眼需要熟練技巧與練習(攝影/Alittle)

    今年協助朱昌輝採收的一位工讀生吳其融,是未來打算回嘉義從事農業工作的年輕人,今年他直接住在中寮山區,協助了約2周的時間。吳其融說,當初是看到溪底遙在網路提供缺工的訊息才到中寮幫忙,主要是協助龍眼採收及樹下整理的工作。

    針對龍眼採收的技術性,吳其融表示是有難度的。他解釋,首先要準備鋸子、繩子、鉤子及塑膠籃方便採收,塑膠籃是用繩子帶上去樹上裝龍眼用的,綁的穩定並且不會脫落是很重要的,連鉤子要如何鉤好都有技巧。由於朱昌輝採收後,都會利用鋸子修剪樹勢,為明年度龍眼的結果而準備,工讀生只能做採收無法做修剪,就變成朱昌輝要做兩次工了。

    吳其融表示,雖然今年因為還不熟練無法真的幫到忙,但之後有機會再打工,相信能夠逐步做得更好。但他認為,無論在體力上、技術上不足的部分還要多訓練,因此他覺得農場可以考慮多點農事體驗的部分,讓更多有興趣的人先來體驗,或許能夠更快找到可以長期合作的朋友。

    體會不同的農事工作後,吳其融接下來打算回嘉義鹿草的家鄉從事農業工作,一邊在親戚的農場學習,自己先種植2至3分地學習管理。他說,嘉義鹿草畢竟還是自己的家鄉,也是嘉南平原重要的糧倉,希望能夠回家鄉好好打拼。

    面臨農村缺乏熟練龍眼農事的工人,朱昌輝期望未來能夠有一位在採收期的時候,能夠幫忙專心顧烘焙與照顧龍眼窯的人力。他說,他期望能夠訓練一位每年採收期間能夠來協助顧窯的人力,這樣就能夠專心採收,他非常希望有人報名。當然,朱昌輝認為他得先藉由穩定農產品的行銷提升收入,才能慢慢找尋能夠適合解決在地農業缺工的方案。(系列報導之一)

    龍眼期到來,白天要採收晚上要顧火,沒有人力分攤真是吃不消(攝影/Alit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