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頁 >   > 

    加沙流血 阿拉伯國家噤聲

    發表時間:

    大公網8月10日訊 據外媒報導,以色列朝加沙的巴勒斯坦人展開了近一個月的空中轟炸與地面襲擊行動,在聯合國的譴責聲中,以色列表示「完成摧毀隧道目標」後才會暫時罷休。

      與以往不一樣的是:阿拉伯世界基於不願看到伊斯蘭極端勢力坐大的考量,並沒有像過去那樣厲聲抨擊以色列這一次的軍事行動;美國則再次使用兩面手法,既出聲譴責,又通過國會撥款2億多美元資助以色列購買「鐵穹」導彈防禦系統。

      在美國與阿拉伯世界各懷鬼胎的利益盤算中,以巴雙方抽離曆史因素、地理形勢與經濟困境形成的對峙局勢,再次近乎不可能。

      自6月8日以色列軍隊展開「護刃行動」,攻擊加沙地帶以來,交戰雙方三度停火。本週的停火,使得在開羅舉行的和平談判得以啟動,但從雙方表明的立場看來,這隻是又一個喘息的機會。

      埃及從中協調的加沙地帶停火協議週二生效,以軍地面部隊撤離加沙地帶,但以國防軍發言人表明,國防軍將在加沙地帶外圍重新部署,採取防禦姿態。哈馬斯高級政治領導人穆薩在開羅告訴媒體,政治領導層會繼續制定軍事單位的政策,讓軍事單位繼續運作,並允許它為應付以色列的下一輪攻勢備戰。他強調,哈馬斯的政治與軍事單位是「完全分開」的。

      埃及、聯合國和美國都在盡力調解,但無具體成績。曾在多屆美國總統任內擔任中東問題談判代表的米勒在為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撰寫的文章中指出:「調解人當中,根本沒有一個是交戰雙方都信任的人。」

      前一輪經卡塔爾斡旋達成的停火很快便失效,接受《紐約時報》訪問的以官員雖表示對哈馬斯沒信心,但也希望這一輪經埃及調解達成的停火,能促使在開羅舉行的和平談判取得成果。官員也說,考慮到加沙大規模重建需要大量建築材料,以方認為,材料運輸隻能通過加沙與埃及交界的拉法赫口岸,在埃及監督下進行;不然,就得通過加沙的主要口岸凱雷姆·沙洛姆,在以色列的監督下進行。

    是否開放拉法赫口岸 埃及籌碼多了

    開放拉法赫口岸正是巴勒斯坦代表準備與埃及官員商議的其中一點。巴勒斯坦各派系預料會站在同一陣線,向以方提出解除加沙封鎖、釋放在押巴勒斯坦人和以軍撤出加沙這三個主要的條件。

      埃及依舊是雙方的中間人,但埃及現任總統塞西取代穆爾西領導埃及政府後,局面已改觀。支持穆斯林兄弟會(以下簡稱「穆兄會」)的穆爾西,任由「穆兄會」衍生出來的哈馬斯通過隧道,運送物資、武器和及以色列指來自伊朗與真主黨的軍事顧問。

      塞西對哈馬斯的反對更甚於統治埃及多年的穆巴拉克。穆巴拉克把哈馬斯視為以色列的問題,也隻是偶爾堵住哈馬斯利用隧道運輸物資牟利。哈馬斯控制的加沙地帶與埃及的西奈半島接壤,它長期以來挖通了大量通往埃及的地道,用於運送物資。

      《紐約時報》的報導引述一名以色列高層官員的話說:「此次最大的不同是:埃及領導人明白,哈馬斯不單是以色列的問題,也是埃及的問題……因此,哈馬斯運送物資的活動大受限制,加上加沙隧道多已封閉,埃及在是否開放拉法赫口岸的談判方面,籌碼多了。埃及為此能控制物資的非法轉移。」

    阿拉伯國家默許以色列打擊哈馬斯

    巴以交戰29天,美國國務卿克里數度斡旋停火,徒勞無功。美國會對以國鼎力相助,於本月1日通過一項總額2億2500萬美元(2億8100萬新元)的法案,資助以色列「鐵穹」導彈防禦系統,對抗哈馬斯的火箭炮攻勢;加上阿拉伯國家多對於以色列此次行動噤聲,《紐約時報》指出,這使得美國難以發揮外交影響力,隻能等待以方停火。

      分析人員指出,此次戰火凸顯了與以往不同的情勢:阿拉伯國家默許以色列對哈馬斯的打擊行動。除了埃及,沙特阿拉伯等國更為關注伊斯蘭極端勢力的威脅,而不是以色列。

      沙特國王阿蔔杜拉說,加沙的襲擊事件是「集體屠殺」行為,他沒像2008年那樣在襲擊事件發生後譴責以色列。他在通過電視播放的講話中指國際社會默默地看著局勢演變,但他並沒有呼籲國際社會採取行動,制止以色列。

      阿蔔杜拉倒是呼籲回教社會領導人團結遏制極端主義,指恐怖分子借回教之名展開襲擊,玷污了回教的「純淨與仁慈」。

    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都希望終結哈馬斯

    目前為美國智庫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學者的米勒說:「這些阿拉伯國家對於政治化伊斯蘭有太強的憎惡,以至於超出了他們對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坦亞胡的反感。」《紐約時報》引述他的話說:「這麼多阿拉伯國家默許加沙地帶髮生的殺戮和破壞,以及哈馬斯受到的打擊。這種沉默令人震驚。」

      曾為巴勒斯坦談判代表擔任顧問的哈立德·埃爾金迪認為,埃及對抗政治化伊斯蘭勢力的努力,與以色列打擊巴勒斯坦武裝的做法基本上是一緻的。埃爾金迪現為華盛頓的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

      美國戰略安全情報諮詢機構蘇凡集團認為:「以色列對哈馬斯的戰鬥,是在更大範圍內針對『穆兄會』的地區戰爭的一部分。多數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一樣,希望一舉終結哈馬斯,但他們不太可能成功。」

    區域主導權代理人之爭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評論分析員阿裏·尤尼斯說:「埃及、約旦、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都認為,哈馬斯的毀滅,有利於他們的國家內部安全和地區局勢穩定。」

      一些分析員認為,此次加沙戰火背後隱藏著各國對中東地區主導權的爭奪。美國企業研究所外交和防務政策研究組副主任丹妮爾·普萊特卡說:「以色列和哈馬斯的衝突暴露了中東地區新的分歧……新一輪衝突不再是回教徒與猶太教徒的衝突,而是穆兄會、哈馬斯、真主黨等極端組織及支持者伊朗、卡塔爾、土耳其對抗以色列和埃及、沙特阿拉伯、約旦等溫和派國家。」

      美國有線新聞網主播法裡德·紮卡裏亞也認為:「這是一場爭奪中東地區控制或主導權的代理人戰爭。」

      以色列的「護刃行動」在加沙造成重大的平民傷亡。7月29日,以軍狂轟濫炸,擊中加沙唯一的供電廠,180萬民眾面對缺水斷電的困境,衛生狀況迅速惡化。

      據巴勒斯坦衛生部門統計顯示,至停火前,以軍的襲擊行動已造成1875個巴勒斯坦人死亡、近萬人受傷,加沙地帶1000多棟房屋受損,近49萬人流離失所,約為加沙人口的四分之一。以色列方面則有64名士兵和3名平民死亡

      以色列罔顧加沙人命的攻擊引起了聯合國和好些國家的強烈譴責,在以色列襲擊加沙的第三所聯合國學校後,連美國也發表聲明,對以色列「可恥」的轟炸行動表示驚駭。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以色列必須停止這樣的瘋狂行徑。

      人權組織則譴責以色列朝人口密集區使用砲彈等命中率較低的武器。7月30日,聯合國在傑巴利耶的學校遭以色列發射的砲彈擊中後,學校以北的居民阿布德爾說:「看得出他們沒瞄準任何房子,隻是發射大量的砲彈,任其散落。」

    以色列指哈馬斯以平民為肉盾

    以色列指哈馬斯以平民為掩護,把武器與軍事設備藏在學校、醫院、教堂等地。以方還聲稱,軍隊攻擊前,先發出警報,甚至先朝目標投下空彈,提醒人員疏散。但問題是,巴勒斯坦人不像以色列人那樣,有防空壕可躲。

      以色列總理內坦亞胡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訪問時說:「哈馬斯利用他們,利用巴勒斯坦人,作為肉盾。」

      以色列軍隊週一說,他們發現一本《哈馬斯戰鬥手冊》,證明哈馬斯以人為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翻譯了以方提供的兩頁內容,沒發現任何段落說明哈馬斯利用加沙平民為肉盾,隻有一個段落提及平民房子損毀有利於哈馬斯。有線新聞網無法確定手冊真偽,也無法就此向以色列或哈馬斯查證。

      專家認為,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員鄧恩說:「眼前不可能確定肉盾的說法有多可信……在戰火熾烈的情況下,這並不可能。」

      在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執行委員會成員哈楠解釋道:「哈馬斯也是一個政治組織,不單是一個武裝組織,也有組織、房子。」

    國際刑事法庭是以巴下一個戰場?

    巴勒斯坦代表已派遣外交部長馬爾基到荷蘭的海牙,準備向國際刑事法庭控訴以色列犯下戰爭罪行,以巴衝突或許會在海牙開闢另一戰場。

      馬爾基週二向國際刑事法庭檢控官表示,希望與哈馬斯一道加入國際刑事法庭,起訴以色列。分析員認為,哈馬斯不太可能同意,因其領導人也可能被法庭檢控。以色列官員也說,國際刑事法庭對以色列採取法律行動,將引發以色列反告巴勒斯坦。

    曆史造成今天加沙

    哈馬斯同以色列為國家民族仇恨再次交戰,哈馬斯讓以色列看到,以色列封鎖了加沙,但切斷不了武器供應;以軍狂轟濫炸加沙人口密集區,向國民展示「捍衛國土」的決心。炮火之下,近1900個巴勒斯坦平民送命,當中約447個孩子來到這片苦難之地不過幾個月、幾年。

      聯合國181號決議案淪為衝突法理依據

      聯合國大會通過的181號決議案,為日後以巴衝突的戰場劃下了界線。

      根據1947年11月29日的第181號決議,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獲準在聯合國劃定的土地上建國。1948年5月14日,英國結束在巴勒斯坦地區的託管,猶太人接著宣佈建立以色列國,並在建國次日就面對阿拉伯國家揮軍攻擊。戰爭結束時,以軍佔領了181號決議規定的大部分阿拉伯國領土;約旦佔領了約旦河西岸4800平方公里土地;埃及佔領了加沙地帶258平方公里土地。1967年6月5日,第三次中東戰爭爆發,以色列在戰爭中佔領了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即整個巴勒斯坦。

      阿拉伯國擁有加沙與約旦河西岸兩片隔開的土地,這樣的地理結構,根本不利政治管理與經濟建設。

      哈馬斯(Hamas)正是在巴勒斯坦人遭受壓制下順勢而生。哈馬斯為阿拉伯語「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的簡稱。這個於1987年創立的組織,以激進手段,奪回以色列所佔據的土地。

    以巴國家民族仇恨殺戮數千年

    追溯數千年前的曆史,就能看到哈馬斯與以色列的槍炮殺戮背後,消滅彼此的緣由。

      近代的「巴勒斯坦」地區古稱迦南,包括現在的以色列、約旦、加沙和約旦河西岸。公元前1020年至923年,猶太人在此建立希伯來王國。羅馬帝國入侵後,猶太人流落世界各地。留在當地的一些部族則和外來的阿拉伯人融合,成為今日的巴勒斯坦人。公元622年,阿拉伯人戰勝羅馬帝國,佔領巴勒斯坦。16世紀起,巴勒斯坦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把巴勒斯坦這片委任統治地劃為兩處:約旦河以東稱外約旦,即現今的約旦哈希姆王國;約旦河以西稱巴勒斯坦,包括現今的以色列、加沙和約旦河西岸。

      對猶太人而言,他們的祖先3000餘年前便在在此建國,他們在英國與美國支持下,打著「猶太複國主義」旗幟,在」故土「複國,理所當然。對巴勒斯坦人而言,猶太人離棄了這片土地,巴勒斯坦人則在那裡生活了千多年,猶太人不應當回歸。

      為《紐約時報》撰寫專欄的羅傑·科恩形容,加沙這個人口180萬的地區如同露天監獄。在以色列封鎖下的加沙更是如此。以軍宣稱,此次戰鬥目標為摧毀哈馬斯運送物資的隧道,這等同在宣佈要把巴勒斯坦人困死在加沙。

      美國期刊《外交政策》8月4日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按聯合國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以色列對加沙人民的攻擊正是種族滅絕行為。滅絕加沙民眾是否列為終極目標,惟有內坦亞胡與其鷹派內閣成員知道答案。
    http://news.takungpao.com/world/exclusive/2014-08/2662418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