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頁 >   > 

    爸媽們請「蹲下來」跟孩子同高,他們的成就也許會比你想得更高

    發表時間:
    張忘形 2014/08/04 發表於 • 教育

    放暑假了,學校變得冷清,但來辦理離校的畢業生絡繹不絕。看到比較熟的同學總是會閒聊兩句,問問他們未來想往哪去。大多數的同學都已經有些想法,但令我訝異的是,未來方向和他們大學所就讀的科系倒是沒什麼關係,深聊之後,我感覺到教育其實是大人的理想遊戲。

    父母鋪的路

    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女同學,她和我聊到她父母都在金融行業工作,所以希望她可以傳承父母的衣缽,未來也進入金融產業工作。

    她就讀財金系,在學期間有去金融機構實習。他發現喜歡跟人互動的感覺,但不想在金融機構工作。後來接觸保險業後,她覺得工作的氣氛很棒,因此她和父母說她想去保險業。

    結果大家都猜得到,她的父母堅決反對,並且跟她說既然她就讀財金系,而且爸爸媽媽在金融界有很多關係網都打點好了,她走金融業可以一帆風順。但她認為這不是她要的工作,和爸媽吵了架,關係也不太愉快。

    我和她聊了一個多小時,她覺得從小到大父母都掌握著她的生活,而她也都儘量配合,但她認為工作是一輩子的事情,希望能讓她自己決定。而她父母覺得可以先去試試看,說不定會有所改變。她覺得從小到大父母都沒有嘗試著去理解她,好不容易她找到了她想要去的道路,卻被潑了桶冷水,覺得非常難過,更對自己的未來失望。

    不接受正規教育,就是魯蛇?

    對比這位同學,我有一位好朋友,她從小二開始就沒有接受所謂正規的教育,而是在家中自學。如果你不認識她,你也許會覺得這個人沒有去學校,也許是一個一事無成的人。連我當初邀請她來演講,學校也覺得怎麼會找一個沒有去學校的16歲女生來演講。

    也許你有聽過她,一個為了志願服務不遺餘力的女孩,也到全台各地分享她的人生,她叫陳慧潔。如果你看過她的事蹟,就知道她十幾年來比大多數人一輩子做的志願服務還要多,在各地聽他演講的人也都比他年紀還大。你認為她是一個不學無術的人,或是我們口中的魯蛇嗎?

    她家也不是躺在家裡就有花不完的錢,要說為什麼她的人生如此不同,我覺得就是父母的支持和鼓勵。而慧潔也跟我分享她爸媽沒有給她什麼太多幫助,一切的活動都還是要靠自己,我自己覺得這養成了她給人一種獨立又自信的感覺。

    爭一個面子

    比較這兩個例子,雖然有點極端。但我想表達的是父母對孩子想法支持和鼓勵的重要性。

    以我本身看到很多父母,都是希望孩子能夠在考試中脫穎而出,或是倚仗著念書翻身,更慘的是覺得孩子考上好學校才有面子。這些都是教育的一環,但我覺得不是教育的本質。

    我認為教育應該是讓每個孩子都能夠找到自己想要的路,再藉由適合的機構培養。但很多父母是希望孩子能夠遵循父母想要的路,再藉由好學校來讓孩子鍍金,學到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成績亮眼。

    這些觀念都是父母灌輸給孩子的,所以每個孩子拼了命的爭取那些成績、學校,但我想很多人只知道這是為了未來,卻不知道原因。缺乏原因,每一個學習階段都是痛苦,他們沒有學到知識的喜悅,只想快點考完大考,獲得解脫。而許多大學生們在自己沒有興趣的熱門科系讀到畢業,也不知道為什麼而讀,只覺得達成了父母的期望,終於可以追求自己的人生。

    這樣的教育,我倒覺得是一種悲哀,因為我們只是讓孩子投射出我們自身的理想,而孩子也對他的孩子如法炮製,變成無限的惡性循環。而相信在家族聚餐或朋友聚會,孩子的出路一定也是桌上的話題之一。這時候我都會感到厭惡,好像孩子是一個比較的工具,誰比誰考的高,上了什麼好學校,都讓在場的孩子尷尬不已。而就算孩子不在場,回家之後總會聽到誰家孩子考到了哪裡,你應該要更努力一點…

    成功的定義人人不同

    如果孩子跟你說他要和郭台銘看齊,也許你會覺得欣慰,但他說他想跟五月天阿信看齊,也許你會叫他不要做白日夢。但對我而言,他們都是成功的,只是在不同的領域。假設今天你把阿信丟去弄科技業,也許他只是個爆肝工程師。如果郭台銘去玩樂團,也許一輩子只是名不見的小團。

    當然這些事情沒有真的發生,我只是想表達每個人都有他的位置,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龍成鳳,但我想這些龍鳳都是父母眼中的世界,這樣的位子並不一定適合孩子。

    只希望大家成為父母後,可以蹲下來,和孩子同高,聽聽孩子們的想法,並給予他們支持和鼓勵,他們的成就,也許會比你們想像的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