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們都忘了一項寶物—野菜!
野菜一般指還沒有經過專業品種改良、不須肥料農藥等資材挹注,只要季節適當就可以生長的可食植物。
野菜相對於一般蔬菜含有豐富的二次代謝物,例如植物鹼、萜類、酚類等,這是為什麼很多野菜會出現苦味、澀味或特殊風味,但二次代謝物也有許多是對人體有益成分(有聽過三萜類、綠茶多酚嗎? ),製成許多營養食品或藥物。
其實,只要問問原住民、河洛、客家的長輩,幾乎都可以講出幾種野菜&煮法,網路資料更是眼花撩亂….
問題是,野菜實在太多種了阿! 大家連辨認都有問題,怎麼知道正確名子去google呢?
不瞞大家,其實有時候我也認不出來@@。但我們發現了幾個料理的原則,只要把握住了,雖無法煮出滿漢野草大餐,但在缺菜夏季解解饞,享受野菜美味絕對沒問題!
首先,煮之前要注意幾點:
1. 野菜不適合生吃,會有苦澀味,需要川燙或油炒
2. 野菜多伴只吃嫩葉、嫩莖,可以用手掰掰看,如果可以掰斷就不會太刮,但揀選葉子會花一點時間。
3. 野菜煮完會”縮水”蠻多的,要取用約一般蔬菜2-3倍的量才能煮成一份(別抱怨~它是大自然種的阿!)
再來,面對玲瑯滿目長的都很像的野菜,可以先摘一片葉子下來嘗嘗,就發現它們可分為兩種:
4. 具苦味的野菜–>請加入蛋白質一起煮
5. 不具苦味的野菜–>可以川燙涼拌煮湯,醬料自行發揮
(抱歉有點白癡,但就是這簡單阿~)
具苦味多半是含有少許的植物鹼或萜類,需要加入蛋白質中和軟化,就可以吃到苦甘苦柑的風味。吃素的人可以選擇雞蛋、豆皮豆包、等等,吃葷者則可搭配小魚乾、肉絲、雞蛋,與少許油一起下鍋拌炒。這邊就不再贅述炒青菜的步驟瞜(麻煩問一下媽媽吧~)
記得“雞蛋” 是野菜的最佳良伴。滑嫩的蛋白質可以中和野菜的苦澀口感,又增添香味,無論是煎”野菜蛋餅”,”野菜蛋花湯”,或將蛋加入鍋中與野菜一起拌炒,都簡單又美味!
掌握上述這些原則,大部分的野菜能乖乖上桌啦!
以社區菜市長最近推出的陳詩穎野菜箱為例,以下僅介紹幾樣,其實野菜的種類不勝枚舉哩!
屬於”不具苦味”的野菜。將葉子摘下,川燙後伴醬油、和風醬、梅子醬(推薦),也可煮蛋花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