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頁 >   > 

    顛覆你對正確飲食的認知:脂肪攝取量不是肥胖的元凶

    發表時間:
    WE PEOPLE 東西名人雜誌 2014/07/31 發表於 • 生活

    作者:楊定一(致力提倡預防科學,著有暢銷書《真原醫》,認為憐憫與慈悲是宇宙中最大的力量,唯有內心徹底轉變,在身心靈全面和諧的狀態下,才能獲得真正的健康,現任長庚生物科技董事長,洛克斐勒大學分子免疫及細胞生物學系兼任教授。)

    很多人會問:「真的有必要補充營養品嗎?我又該吃哪種?」的確,若能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確飲食、適量運動、睡得好,又能有效因應生活中的壓力,當然就不需要額外的補充品,然而大多數人的生活並非這麼理想。

    是否該吃營養品,可以從生活方式與飲食來看,都市裡的生活方式不健康,自不待言,吃的方面同樣有很多疑慮,現代農業多半僅靠化學肥料為土壤補充氮、磷、鉀,頂多再多個一兩種礦物質,根本無法補足所失去的微量元素。在這種情況下收成的作物,當然也就嚴重缺乏生物活性,即使是有機作物,雖然比化學栽種更接近平衡,但所使用的同樣是來自缺乏微量元素的貧瘠土壤。

    現在的糧食雖然看起來和過去差不多,但卻不含生命力和生物活性,因為這些得在營養素平衡且完整的土壤、水、空氣中才能孕育出來,因此有人稱這些食物是「空洞食物」(empty food)。而不只要補充缺少的微量礦物質,還要能提供一群在平衡的土壤條件下才能蘊育出來的重要功能群,如酵素、必需脂肪酸、多醣類等。

    Photo Credit:epSos .de CC BY 2.0

    補充品能補什麼

    好的營養補充品不只能有效矯正特定的營養缺乏,還能矯正失衡狀態,例如「調理素」(Adaptogens)就能將身體的平衡重新調校到均衡點上。因此,好的營養補充品和調理素,能有效幫助身體恢復平衡。從這個定義來看,好的調理素不僅要安全,還要讓身體能自行決定利用它們的最佳方式,也就是說,同一種調理素讓不同人服用,會因為失衡點不同而產生不同反應,讓身體回歸內在的和諧。常見的排毒反應,就是在排除體內過度累積的物質。

    現在營養補充品更是被更廣泛使用於醫療,諾貝爾獎雙料得主萊納斯.鮑林 (Dr. Linus Pauling)命名的「分子矯正醫學Orthomolecular medicine」正是此一精神的實踐。以大量的食物營養成份來治療,基於遺傳及體內微環境所導 致的個人生化差異,使得每個人需要的營養素的量也不同。

    另一位研究胺基酸/蛋白質的分子矯正醫學推廣運動先驅的卡爾.菲佛博士(Dr. Carl Pfeiffer)在菲佛定律講得更清楚:「如果有某個藥物能幫助人們恢復健康,只要知道這個藥物是如何運作,我們也可以找到進行同樣工作的營養素。」相信久遠前就已知道機能食品的醫療價值和菲佛博士的論點,在幾年內就能被臨床實驗證實。

    Photo Credit:Steven Depolo CC BY 2.0

    「均衡營養」跟你想的不一樣

    目前除了熱量和主要食物成份外(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只有維他命已經建立建議每日攝取量(RDA)的標準參考值,但是對大多數營養學家來說,這些建議早就過時;此外,每日建議攝取量也只是針對美國人口而定的粗略標準,並沒有顧慮到性別、族群等差異。

    多數營養學家並不認同美國農業部1992年所制定的飲食金字塔的比例,其原則無非是勸人對脂肪攝取減到最低,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攝取,當中幾乎沒有提到維他命和礦物質對人體的重要,對乳製品和肉類的需求卻又過度強調,這就是對食物營養價值過度簡化的結果。

    美國醫學會在2002年的會刊中首次公開宣布,無論健康人士或是患有慢性病的成年人,都可以使用多種維他命以促進健康。此外,人體還需要許多基本脂肪酸(例如omega 3、omega 6)等等脂肪來維持健康。

    事實上,脂肪根本不是過去數十年使肥胖率劇增的元凶,舉例來說,美國人在1955年時從乳品得到的脂肪量就佔了總熱量的33%,但是過重的人口並不到總人口的25%;1990年時,由於官方建議生效,美國人的脂肪攝取量已低於25%,但是過重人口的比例卻攀升至41%,到現在已超過50%。官方和一般大眾對何謂正確飲食的認知,顯然有嚴重落差。

    維他命和礦物質扮演什麼角色?

    2002年六月,美國醫學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公開建議所有的成年人都應該定期攝取維他命與礦物質,特別是女性、銀髮族和患有慢性病者。這份報告指出,維他命和礦物質的攝取量偏低,可能會提高罹患慢性病的風險;同時,這份報告還指出一個許多健康專業人士和營養專家常提醒的事實:營養不良其實非常普遍,特別在銀髮族中更是如此。

    這份報告提到的營養不良相關疾病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症,最後並提到「讓所有成年人攝取維他命和礦物質,似乎是最明智的選擇。」然而,我們認為應該盡量從天然素材攝取所有維他命,只要情況允許,就應該盡量攝取含有新鮮維他命和酵素的完整食物。天然食物的自然機制,能讓身體不會偏向極端,要知道,自然界強調的是均衡,而不是強效。

    可惜的是,現在的土壤大多都缺乏能幫助維他命、酵素等等正確運作的微量礦物質。所以,光是攝取完整的食物,也不能讓身體快速得到健康;此外,我們平常所吃的食物大都被過度精製,因此使得營養素匱乏的情形更為惡化,也使得我們必須求助於維他命和礦物質營養補充劑。然而補充劑中的礦物質和維他命的劑型與形態是關鍵,與有機物並存的螯合形式,勝過離子形式。

    以有機螯合物形式存在的礦物質和維他命,能很快為人體吸收,並用在需要的地方。另外,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也就更沒有標準公式能套用在每個人身上。我們必須秉持著實驗的精神,找出自己的健康特質,並且找出對自己最好的方式。

    一定要記住這點,人體內的生化反應隨時在微調,所以對別人有效的飲食,不見得對你也最好。這是傳統醫學課本上還沒有觸及的領域,所以我們更需要多了解健康領域的最新發展,每天為自己的健康打好底子。

    本文獲《東西名人》授權刊登,原文請見〈我需要補充營養品嗎?〉2014年4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