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PEOPLE 東西名人雜誌 2014/07/24 發表於 • 生活 • 醫療
很多人視整脊醫療為普通民俗療法,認為沒有醫學根據,但實際上人體姿勢與健康的確有所關聯,國外也不乏必須核發執照的整脊療法,可以說是間接證明脊骨調整有助恢復身心健康。
而徹底清理腸道,改變飲食習慣,除了可以恢復消化道的健康之外,也可以矯正許多不良的姿勢,若能同時配合簡單的螺旋拉伸,幫助身體的平衡與姿勢恢復正常,整個人會煥然一新。
現代西醫的限制之一,就是對於人體正常的站、走、坐等姿勢與健康之間的關係缺乏體認。雖然神經學科、骨科已有十分成熟的發展,結合先進的診斷技術、醫療器材,在療法及診斷上的進步一日千里,但最叫人意外的是,他們對於結構「正直」與疾病的關係,瞭解仍然相當有限。雖然表面上,慢性病和姿勢沒有關聯,但其實許多慢性病可能來自姿勢問題,所以,姿勢不正就應該矯治。
在國外,整脊療法及整骨療法的專業訓練和傳統醫學(俗稱的西醫)一樣嚴格,需官方認證並核發執照,而兩種醫療方法皆大力倡導並提供結構調正的實際方法,特別是調整頭部和脊骨,以回復人體身心健康。此外,一般的物理治療也常包括脊骨的調整和按摩。
任何先進的療法,都必須慎重看待,重點是對患者有幫助,何需獨尊某種療法而排擠他法呢?此外,我們也相信,療法愈簡單愈好。一般人往往受新技術和複雜的處理法吸引,其實,簡單的療法不只安全,更能根治病源,長期效果更佳,值得我們注重。
以導引運動為例,它可以達到結構調正,特別是扭轉運動或螺旋拉伸,可以達到一般直體運動所無法達到的最大調正效果,而且導引運動的動作往往非常簡單,只需決心與堅持,不必倚靠外力。只要持續每天做,一定就可以調正!
(影片:楊定一博士示範螺旋伸展操)
許多因素會導致身體結構排列發生位移,包括其實可矯正的先天性新生兒脊椎側彎,以及嬰兒在出生或成長過程時遭受的物理傷害。然而,多數人是因為年齡與不健康的生活習慣而使身體結構開始偏移,例如久坐不動和錯誤的飲食生活方式。
(延伸閱讀:一張圖讓你看清久坐不動的危機:不止變胖,心血管、肌肉和大腦都會出狀況)
Photo Credit:Paco Olvera Monterd CC BY SA 2.0
不過,最常見的還是因為姿勢錯誤,當你在鏡子前放鬆站立,分別從正面與側面觀察身體的姿勢,只要偏離直線,就是不良姿勢。奧國醫師馬耶爾,是醫界中首重健康而非疾病的先驅,在數十年的臨床觀察中,他整理出大約六種的不良姿勢。這些不良姿勢不僅有礙觀瞻、使人懶散或超齡老化,還影響人體對疾病的警覺性。馬耶爾醫師認為,除了腫瘤、受傷、懷孕等特殊狀況外,不良姿勢也是因人體為防禦消化系統功能變差或受損所導致。
六種不良姿勢中「鴨式」是最嚴重的,多半出現在女性。婦女自髖部以上整個上半身前傾,而為了平衡臀部重量,在背部造成一個不自然的曲度,因此行走時,臀部的擺動就像鴨子在踱步。馬耶爾醫師認為,一般人所嘲弄的「鴨式」,事實上是因為腸道長期蠕動無力所致。健康的小腸不會擠壓到腹腔中的其他器官,但是裝滿半消化食物的下垂腸子,卻對鄰近的器官如卵巢、子宮、陰道、膀胱及其血管造成壓力,因此身體為保護這些敏感的器官而採取此姿勢以「挪出空間」。
馬耶爾醫師指出,鴨式患者常有消化道問題,如習慣性便秘、打嗝、胃灼熱、脹氣、膽囊疾病、痔瘡,以及因腸蠕動不良和毒素堆積導致的肌肉發炎。此外,脊椎長期不自然彎曲,也會導致經期紊亂,如肚絞痛、經期失調、性功能障礙;不但如此,也容易發生陰道脫垂、膀胱炎、尿失禁等等。
馬耶爾醫師常提到的另一種不良姿勢是「大鼓手」(編按:略微駝背,但腰椎往前凹,使得腹部挺出,讓身形有如懷孕或掛著大鼓),習於這種姿勢的患者,在腸道中往往累積大量的氣體和宿便,使腰椎必須補償性的彎曲以保持平衡。也就是說,腹中充滿氣體和宿便的人,為了避免身體向前倒,都會如此站立;由於對下腰椎的第四、五節造成過度的壓力,這種姿勢會導致神經根部的疼痛刺激、破壞脊椎節,造成下背疼痛、坐骨神經痛與腰椎疼痛。
所以,徹底清理腸道,改變飲食習慣,除了可以恢復消化道的健康之外,也可以矯正許多不良的姿勢,若能同時配合簡單的螺旋拉伸,幫助身體的平衡與姿勢恢復正常,整個人會煥然一新。不光是外表行動都會更年輕、更敏捷,人一旦從毒素造成的沈重負擔中解放出來後,各種困擾身心的問題便會迎刃而解。很自然我們的情緒會愈來愈穩定,性格也會變得正面開朗,生命也因此充滿意義。
本文獲《東西名人》授權刊登,原文請見〈挺立養身〉2014年3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