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頁 >   > 

    台灣就是對的事情沒辦法做,錯的事情一直做

    發表時間:
    李柏鋒 2014/06/13 發表於 • 教育 • 社會 • 職場

    柯文哲在辯論會上說:「在這社會什麼對錯其實很清楚,只是在這個國家對的事情沒辦法去做,而錯的事情一直在做。」

    為什麼我們會一直在做錯的事情呢?因為我們總是找一個最簡單的解決方案,解決了表面的問題,然後帶來更嚴重但是不顯著的後遺症。對的事情不去做,因為我們從來就不願意拋棄既有的包袱去改變自己,於是我們早已習慣用製造新問題來解決舊問題。

    媒體報導,新北市議員劉哲彰在質詢的時候提到,小學課輔只到下午五點,但是那個時間大部分的家長都還在上班,根本沒辦法接小孩放學,這是許多父母很大的困擾,大多只能送課後輔導班,但是卻又是一筆相當昂貴的支出,因此提議公立國小的課輔時間延到晚上七點,而朱立倫市長也爽快應允,將從下學期開始執行。

    這就是一個很典型錯的事情一直在做。

    勞動部正在研擬立法推動每週工時降到40小時,也就是每天合理的工時是8小時,那麼如果家長是上午八點上班,中午休息一小時,下午五點下班,應該就是合理的常態,而加上半小時的通勤,課輔到下午五點半也已經足夠。

    但是問題就在於所有台灣上班族的上班時數太長了,正確的解決方案是讓所有勞工的上班時數都合理化,而不是將課輔的時間延長,結果讓家長可以安心的在公司拉長時間以疲乏的精神狀態進行低效率的加班,讓小孩要在學校一直等到七點過後才能吃晚餐,讓老師也不得不陪著家長加班,在學校以課輔的名義當學童的保母。

    對,我知道一定有什麼工商團體站出來喊著什麼這樣會造成生產力低落,然後威脅他們要出走。這麼沒有效率和競爭力的企業,請趕快走。

    這樣下去,有孩子的勞工根本沒有時間跟孩子相處,無法陪伴孩子做功課和探索未知的領域,別以為靠課輔和補習小孩的功課就會好。沒有孩子的勞工也沒有時間在下班之後去進修和加強自己的專業能力。低薪歸低薪,就算勞工有消費能力,卻竟然沒有時間、沒有體力去看電影、逛街、吃大餐,進行各種消費來促進經濟發展,這樣經濟會好才有鬼。那麼老師呢?在學校課輔到七點,下課後吃個飯、洗個澡,還有多少時間可以進修、備課?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出在我們沒有「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

    你知道把家長綁在公司、把學童關在學校,把老師耗在看管學生課後輔導的秩序,是浪費整個國家多大的社會成本嗎?如果每個人原本五點就應該回家,現在卻七點才能回家,每天兩個小時,乘上數百萬人,這種人生的損耗,可比那些工商團體說什麼會損失多少還要來得可怕許多。但是大多數人都好像一直覺得自己的時間沒價值?

    我真的無法理解,為什麼大家都覺得原本可以從下午五點到晚上十點,足足五個小時可以跟家人相處的時間,被一再縮減到只剩一半,卻無所謂?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原文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