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iss 2014/06/13 發表於 • 教育
全台國中會考考生與家長,這幾天都在為選填志願煩惱…
本來是不想講,因為很多東西已經講到爛了;本來是不想說,因為該說的都說了。但,因為很多原因,加上一些人轉BBS的詭異論點,覺得當老師當久的毛病又上身,還是講一講好了。
家長與學生還在用聯考時代的方式看免試分發
先談現實的問題,現階段會考的結果出來後,其實也還沒大勢底定,因為還有一個特色招生,這對前幾志願來說相當重要,許多小朋友還有得拚。會考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所謂的家長跟學生無所適從,各位讀者看這幾天的報章雜誌應該就知道那種惶惶的感覺。
其實筆者這幾天光看學生拿成績單來問怎麼填志願,家長跑來問哪間學校比較好,我家小孩可以上第幾志願,聽到都想哭了。哭,不是因為鳥制度而哭,是因為這個社會的人從來沒想過世界會變,用膝蓋想都知道現在的世界跟二十年前完全不一樣,怎麼可能教育內容跟制度不變最好。
筆者簡單把會考後的問題統整成一句話,就是「學生與家長甚至老師,都還在用聯考時代填志願的概念,來看現在會考的免試分發」。也就是拿明朝的劍斬清朝的官,當然是看不懂在演哪齣戲。
讓我們先把現在會考選填的概念釐清再說,會考的基礎概念是社區高中制,所以才會有所謂志願序的問題,因為「照道理」說一個區域的優秀學生就是那麼多,「理論上」都在家旁邊的學校就近入學是不會落榜的。
這當然不是沒道理的事情,因為教育部給公立學校的經費,實際上都比私校要來的多很多,師資跟硬體平均也比較完整。在現在的狀況來講,雖不能說全國都是,但平均值也差不多接近一鄉鎮一高中的水準。若高中的資源都差不多,沒有理由學生要跨區入學,浪費時間跟資源。
但現實是,我們看待高中的習慣還是聯考志願序的排法,家長寧可通勤一小時也要上第一志願,所以才會造成所謂高分低就、低分高就的結果。所以這個問題基本上無解,只要家長心態不改,永遠會有對聯考抱有幻想的家長,天天罵免試入學對窮人不利。
會考成績不公布學生排名是最大的問題
好了,這種現實抱怨筆者唸完了,現在來談一下會考的最大問題。那種應該是原因,但是太過陰謀論的就不提,畢竟沒有任何證據。實際上會考最大的問題並非出在入學方式,或是志願序的遞減扣分合不合理。
問題是出在資訊不透明,所以我們判斷的基準不明確。
會考成績不公布學生排名才是最大的問題,不公布的表面理由是不希望學生比較,但實際上學生一定會比,全世界每個地方也都在比,怎麼可能會不想比。問題是比完之後的問題,你讓學生知道自己的名次,讓他自己去做決定,是要賭一把還是選比較近的,給予充分的選擇才正確。
舉例來說,假設某明星學校只開放會考三百個名額,某個學生算一下自己的成績,是全縣排名第四百,他應該怎麼填志願?傳統家長的想法就是,他一定上不去,乾脆去填第二志願。但現在的志願排序早就沒以前那麼僵化,多的是學生寧可拿第一志願的成績去第二志願校當頭,也不願意吊車尾進去被壓三年。再加上交通問題還有私校砸錢搶人等等問題,這位同學也可以選擇賭看看,把志願序選填進去。萬一他沒有上,那也是自己的選擇,怨不得人。
到此為止,一定有人覺得,那過去的填志願不就得了,何必搞成現在這樣?這種想法是把高中職當成死水,請問有哪個老師是發願把學生教笨的,請問哪間學校校長是不願意去爭取改善硬體經費的,又有哪間學校教職員是甘願當吊車尾一輩子?
學校的增加促成競爭,多元入學讓每間學校可以拿出各自特色,私校也可以拿獎學金留人,有競爭才會有進步。
筆者在這邊更生氣的是,你們這些家長跟學生,真的很了解第三跟第四志願學校差在哪嗎?師資群是老成持重還是年輕熱情,學校硬體是老舊還是新穎,三年後的大學指考成績跟高中入學時的成績相比有進步嗎。沒有,一個都沒有,全部都只問「我可不可以上第幾志願」。
連哪間高中學校幹嘛都不知道,談什麼志願。若是每一間都差不多,那丟骰子不就得了。要說好學生在一起會更進步,營造優良的校風,那這更是詭異,學校只是一個成績優秀的學生聚會所,我們以後辦什麼高中,蓋聯誼讀書會館好了。
筆者每年看到那些聯考懷舊者就生氣,原因就是出在那種依照個人經驗希望世界不變的保守心態,這跟我們政治上不是一模一樣嗎?總是選出門面好看,但手下貪汙就在痛心疾首的政客,就不會整組換掉?每次換掉,通通換掉!換!換!換!換!只會在那邊該該叫別人不去改變,從自己開始改變心態很難嗎?
Photo Credit: Cecilio Hsieh CC BY SA 2.0
聯考真的沒比較好
至於聯考比較可以促進階級流動,多元入學加強階級複製根本是鬼扯。
階級複製一直都存在,學校打一開始就不是拿來消滅階級複製的,階級複製是非常複雜的問題,許多人一直拿教育是打破階級複製的概念去談,當然會談不出所以然。更糟的是,太多人是以個人過去經驗,而非真的研究過各國教育制度跟歷史,所以才會幻想過去聯考比較好。
別鬧了,促進階級流動最有效的方法不是聯考或是會考,實際上多元入學一點也沒有不公平,許多人拿科展加分、音樂加分等來罵,筆者這星期也聽家長抱怨夠多次了。但有人想過嗎,現在要縣賽跟全國大賽得獎才能加分,這一年是會有幾個人有此加分幸運。再說,天天練樂器,成績還可以名列前茅,這種人只給他加個兩分才不公平吧。
台灣人往往只看到那個表象的不公平,而且會錯誤的連結,將這種不公平去跳躍式的連結到窮人無法翻身。在網路上嘴砲的,或是言之鑿鑿的家長,有幾個去看過實際上的音樂班怎麼玩?筆者教過這種班級,大多數學生都是拉琴拉的好但成績沒很好,成績很好的琴拉的不怎樣,簡單說有一好沒兩好。至於那種成績優秀又拉琴好到翻的怪胎,這人本來就不正常,他不去玩音樂,玩啥米也都會是全校前幾名,加不加分有差嗎?
再說這種音樂班的加分,家長從小投入的資源,與多元入學加分的優勢相比簡直不成比例,若是小孩沒太多音樂天分,送去補習班狂K書對升學還比較有幫助。筆者在這邊再三強調,就是想告訴各位讀者一個概念,你看到一個好像不公平的現象,不表整個制度就比以前更不公平。
在音樂班、美術班、數理資優班以外,那些家長從來不會上電視抱怨、在報紙上投書,小孩成績永遠達不到建中北一女水準的普通家庭,佔了全國二十萬考生的九成以上。只看那些五個A的學生家長抱怨不公平,何不去問問看其他那些念哪間普通高中都沒差的家長看看。
最後,筆者認為,今年會考是三級距二四六的算分,明年可能就會被迫真的分成七個級距,而且教育部會「不情願」的答應各縣市公開學生成績排名,以利家長與學生評估。
然後,別在那邊鬼叫聯考比較好了,這要談大概可以寫十萬字,筆者也沒那心思去戰了,教好幾個小鬼要實際多。聯考年代感覺可以脫貧,是因為醫學系法律系這些考上等於翻身,一畢業就是醫師律師,看起來真有那麼一回事。但講這話的有沒去比過,今年跟二十年前的醫學系、法律系的招生名額跟校系有多少?以前可以考得上的本就是人中龍鳳,這同學注定不會貧窮一輩子,但現在是嗎?
聯考的時代已經永遠過去了,請不要再幻想了。去看一下會考考題,好好研究一下,別再用簡單跟困難區分,裡面有很多門道可以看。
幻想教育可以促成階級流是造就我們改變社會制度興趣缺缺的原因
最後,筆者想說的是,教育的目的要講可以講很多,但總之學校不是為了促進階級流動才設立的,台灣鄉親到今天還不相信階級複製幾十年了,天天都在看那些翻身的極端特例,想辦法催眠自己下一個就是你。這才是最大最大的問題所在。
從以前到現在當大官都是要有好家世,然後就可以空降變總統秘書,三級貧戶考上律師然後當總統的例子根本就不值得學、也學不起來。從現在回顧以前,可以當成台灣首富,坐擁龐大資產的企業家,無一不是政商關係良好,依靠競租得到的優勢,難不成你要相信某製帽小開「只靠自己努力」的鬼故事?
想要打破階級複製,促進階級流動,現在最好最快的方法,絕對不是去念書上台大、去米國拿博士、光榮回國當大官。最好去學當林非凡、陳威廷、黃國蒼這種領袖級人物,跳出來撼動體制、摧毀政府。(註:這真的不是打錯字。請參考遊戲廣告)
啊不然呢,不去改變這個裙帶資本主義的國家,不去監督陽光法案的設立,不去推動公務人員不當利益來源罪,想辦法讓年輕人不必把一生心血拿去買隨時會被都更的房子。整天在那邊靠么教育制度無法促使階級流動,根本本末倒置。
本來就沒啥在流動啦,是在做什麼大頭夢,像天龍國般活出小確幸就是流動喔?
雨果寫在作品「悲慘世界」前言:「只要因法律和習俗所造成的社會壓迫還存在一天,在文明鼎盛時期人為地把人間變成地獄並使人類與生俱來的幸運遭受不可避免的災禍;只要本世紀的三個問題—貧窮使男子潦倒,飢餓使婦女墮落,黑暗使兒童羸弱—還得不到解決;只要在某些地區還可能發生社會的毒害,換句話說,同時也是從更廣的意義來說,只要這世界上還有愚昧和困苦,那麼,和本書同一性質的作品都不會是無益的。」
筆者真的真的這樣認為,對教育可以促成階級流動的幻想,認為是因為考試制度變革才造成階級複製在台灣變嚴重的幻覺,就是造成今日我們對改變政治、經濟、社會制度興趣缺缺的原因──老是以為可以簡簡單單的畢其功於一役。
Photo Credit: *嘟嘟嘟* CC BY SA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