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
這隻老貓狼從沒公開發表過這些內容
我覺得好可惜
這些內容只是他私底下的聊天
不過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以下粗字是梅鑰一自己胡亂定的標題
沒有發展基礎科學 所以台灣只能等死
台灣的基礎科學人才其實很多
無論是數學領域 物理領域 還是化學領域 生物領域
是有人才的
可是基礎科學人才卻沒有出路
基礎科學人才在台灣是沒有任何發展前景的
就是因為政府對這個部份沒有妥善的規劃環境
沒有公共投資
所以這類的人才在台灣是完全沒有發展的可能
只因為這種基礎科學的研究說穿了
是完全不可能 也完全不會帶來直接且立即性的經濟效益
可是基礎科學研究重不重要?
非常重要
因為它是應用科學最堅強的後盾
沒有基礎科學的研究與發展
就沒有辦法給應用科學帶來任何的前景
而什麼叫做應用科學?
應用科學就像是生物科技, 化工, 材料工程, 動力機械.....等
要發展自己的國防力量
就是需要有尖端的應用科學
基礎科學著重的是去發現現象 並且找到理論根據 提供理論
而應用科學則從這些現象 理論 再做進一步的可行性測試 分析 並找出可應用的範圍
而且還必需要尋找出可以大量生產的製程 方法
晶元廠有Know how嗎
沒有
工廠本身本來就沒有Know how
一切的know how
都是在機器設備上
都是在製程上
而這製程是我們台灣人研發出來的嗎?
不是
台積電所有的製程設備都是進口的
工廠只是在使用這些製程設備而已
因此總有一天台灣的晶元廠會全面退出
當其他的國家
人才越來越多了之後
竹科最後還是只會變成鬼域
要談台灣的競爭力何去何從
我之前就講了
製造業
除了農副產品以及化工產業以外
其它的製造業
幾乎沒辦法在台灣生存
不去真正的正視這才是真正的事情
繼續講什麼大環境如何如何 有屁用?
多數人完全沒有整體觀可言
發表的東西一直都太局限太狹隘
我們製造業的多數原料都是來自進口
進口就會有運輸成本的問題
有運輸成本的問題
我們就算不去考慮匯率波動 也不去考慮關稅
光光運輸成本
就有可能佔到整個原物料進口成本的一半甚至於到七八成以上
在這個前提之下
哪一個製造業有辦法跟別人打外銷戰?
人事成本佔整個成本很高嗎?
沒有
你去看 毛利率就可以知道
現在每一家代工業設定的毛利率都只有10%~20%左右
有的甚至於還低到10%以下
什麼叫做毛利?
就是很單純的不計算其它任何管銷成本人事成本
只有把成品售價扣除原料進價
只有這樣子而已
如果人事成本高到10%以上, 那企業就虧損了
可見得人事成本根本就不高
我會一直罵說是企業在說謊
就是因為他們一直在欺騙大眾
說什麼薪資不能漲 什麼都在苦撐
可是事實上財報一打開
還是有稅後淨利
還是有稅後盈餘
所以你老是說企業也要活下去
屁~~~~~~~~~~
還在替企業主騙百姓
回過頭來講
台灣就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基礎科學研究
沒有足夠的應用科學領域人才
所以才會造成時至今日
拿不出像樣的專利
我就不去講HTC跟什麼Apple還是Samsung的專利權官司的問題了
因為
他們都只是在軟體的專利上打轉(使用介面也算軟體的一環)
不值一提
不是屬於國際上30年以上的這種原創型專利
在我眼中看來 都叫做投機專利
可以說有跟沒有一樣
但是能夠通夠國際承認的30年以上專利權的
全部清一色都是屬於應用科學的領域
請問 這種的 台灣有多少?
搞不好手指頭都可以數得出來
好歹 最起碼 也得要像是面板製程專利 還是什麼新的光電技術專利 或者某種材料應用專利
ok
這就還算有點像樣
問題是這種的研究
哪個企業願意投資?
這些都可以靠產學合作來發展的事情
可惜
台灣的企業不會浪費這些錢去透過大學 研究所 來幫他們研究
你可知道光光材料科學 材料工程 台灣每年多少的碩博士論文
研究完了就晾在書架上嗎?
事實上它只要能夠具有一連串的繼承過程
十年 二十年 三十年
總會研究出足以支撐30年50年的專利
我也不奢望企業去投資
但至少可以用買的吧
從學校學術論文買回來
再進行工程應用化的投資研究
可能一年
可能兩年
就可以把整個企業的核心價值做出來
就可以成為某一個小領域的全世界最專業最獨家最專門的企業
何必還一味的在想什麼代工 一味的在想怎麼樣薄利?
像坐擁任何一種材料應用技術專利的公司
原物料就算只需要一塊錢的成本
都有資格可以把產品賣到100塊 1000塊
因為這不是暴利
這是為了要把投資成本回收
看懂了嗎?
不要還停在代工的思維裏頭
處處替這群吃人不吐骨頭的企業說話
解決台灣企業的困境問題
最簡單最有價值的方法
就是聯合所有相類似應用科學領域的科系的所有大學研究所
將束諸高閣的研究論文
拿出來標售
可以分成兩種形式
一種是半合作式的方式
提供資金讓學界繼續把論文研究做下去
做到可以量產的規模
另一種則是直接買斷
後續的研究由企業自己進行
不善於交際 不善於跟人打交道的學生
讓他們留在研究所裏
企業提供他們資金 提供他們薪水
這群研究狂人
會把東西給你弄得好好的
用不著讓他們進什麼職場工作
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像狐貍所講的一樣
還要去跟外面交際應酬
有些人他們的性格
就是永遠學不會
也永遠不適應
也許你看了這種人你很想打他
但這些人
有的卻是很有本事可以在研究所實驗室裏頭
沒日沒夜的
在搞研究
我們舉一個最簡單的應用案例
LED燈的發明
LED燈的發明就是靠材料科技的研究去發現出來的
發現者申請了國際專利之後
與幾個LED燈原料大廠合作
發現者完全不需要投入任何的資本
可是以後卻可以無窮盡的享有數十年專利所帶來的龐大利益
你可以想像得出來嗎
只要一個LED燈抽1塊臺幣就夠了
這個人每一年就可以有數以億計的專利金
如果國家一開始對於製造業的引導與發展策略
就可以在這樣的方向上發展
台灣的製造業不可能有這麼多
而且個個都可以像鴻海那樣般的規模與資產
而且這些製造業裏的每一個員工
都至少可以有月薪6萬起跳
而且還不包括紅利股票
整體經濟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是在於政府有沒有搞清楚事實
單純的製造業本來在台灣就是不可能有任何出路
光光原物料成本就是比別人貴
就算所有員工不拿薪水就算台灣進出口都零關稅
照樣拿不到訂單
這已經是正在發展中的事實
不是任何人有辦法扭轉的
所以不必要 也不需要再為這種單純的製造業想任何出路
因為................沒救
服貿 貨貿 還是TPP FTA RCEP
都只會繼續加速台灣這些製造業........滅亡而已
台灣製造業目前跟大陸相比
唯一具有優勢的
就只剩下模具業
高精密的模具
台灣與日本品質已經幾乎接近
是大陸趕不上的以外
其他的
大陸光光他們的原物料成本就比台灣低廉
工廠出廠價絕對會比台灣低一半甚至還更低
在品質差不多或者不需要那麼高要求的品質條件下
台灣的製造業
本來就沒有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