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這個台灣的手機品牌,當年浩浩蕩蕩的殺入全球市場,穩坐股王,聞之無不稱羨。
如今成了落水狗,除了背了APPLE公司和微軟公司的專利權和解金外,還多了一個諾基亞。
事實上,hTC在台設廠、擴廠這點應是令人欣慰的。至少,它沒有忘本。
但…,在台設廠這樣的作為真的符合國際分工減低成本的觀念?
我想,這個答案是肯定而且令人遺憾的。
台灣在經濟上,很不巧的剛好是遇到需要轉型的階段。
台灣的薪資已經不低,人民意識抬頭,早已不是代工的首選
更何況,台灣代工多年,也該轉型成為開發產品的國家。
新聞指出,hTC每年需要支付諾基亞150億的權利金,換算成每支手機,約得多出760台幣的成本
每隻手機多出約25塊美金的價格,已經先天在價格上輸了其他廠商,好在hTC有自己的「htc sense」介面
算是補足了先天得比人多25塊美金的不足。但令人憂心的是,hTC在中低階手機的定價上,相同配備的手機
價格硬是比其他廠商貴了3000台幣以上,扣掉權利金、品牌價值、Sense介面,也不該多出那麼多的價格才是。
再者,hTC在台銷售的中低階機種C/P值過低,不是硬體被打折就是價格偏高,令人「愛」不下手。旗艦機的紫光事件以及組裝品質不佳也重挫了他們的品牌形象。姑且不論hTC的未來堪憂,就品牌價值而言,它們該做的應是得到更多台灣人的認同(三星在韓國的市占率超過一半,而hTC在台市占率僅兩成左右)。
hTC這樣的品牌,如何深得人心?我想,除了價格與規格對得起台灣人點,更重要的是,要能作出符合台灣人的機種以及僅在台販售的機種。再者,廣告應該不是花大錢請明星來就能達到效果。廣告的意義在於得到消費者的認同,從此出發點而言,在台灣,hTC應從農村、基礎作業環境、產業為背景出發,慢慢延伸至高科技、高技術的環境、產業,達到親民效果。(畢竟台灣大多數人還是從事基層技術人員...)
話又說回來,hTC和三星的手機都價格偏高呀,為什麼三星屹立不搖,hTC卻搖搖欲墬?我想,從公司規模就能窺得一二。三星是個跨國的大型公司,背後有南韓政府作為後盾,根扎得實,加上品牌形象,它們大可出個過沒多久連開機都可能有問題的入門機,仍會有人衝著「三星」購買。更何況,它們只是推出一堆硬體規格差/價格不斐的中低階手機而已,當然沒關係。反觀hTC,台灣品牌卻無法在台扎根,無法深得人心,市占率仍不高的情況下,推出的中低階規格/價格又不親民,要如何獲得台灣人的青睞?一個品牌若無法在本國拿到高市占率,想要在他國獲得高市占率,我想,是癡人說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