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一場座談會中,學者表示,12年國教主張以常態編班方式學習,只為追求假象形式的「公平」與「去標籤化」,反而造成前段、後段學生都學不好,「適性發展」成為一個空話。此一政策是目前台灣最大的「形式主義」。
教改總體檢論壇昨天慶祝成立10周年紀念活動,並舉行「體檢近20年的教改問題—教育形式主義掏空了台灣的根基」座談會,邀請多位學者討論台灣教育界現行的形式主義。
國教行動聯盟召集人、台大應用力學所教受王立昇說,12年國教漠視高中職階段課程內容更深更廣,需要分流的事實,要求以常態編班學習。最後前段、後段學生都學不好,政府再花大錢進行補救教學,真不知所為何來。
王立昇表示,12年國教明年上路,許多學生及家長可能因為學習環境不佳,轉而求助補習班或私校,於是補習風氣更為猖獗,明星學校則由公立轉私立。一般家庭將難以負擔優質教育環境的代價,階級流動更難求。
高等教育方面,政大教育系教授周祝瑛說,現在很多大學教授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看自己論文有沒有被期刊接受;如果沒有,趕快再修改。大學教師原本有教學、研究及服務3個任務,但現在大家都太重視發表論文,忽視了教學和服務。
周祝瑛說,國內大學的特聘與講座教授或彈性薪資等福利,大多傾向以論文高產量者享有,此種不分科系領域、不重實質審查、以論文數量的形式主義作法,壓抑學術界原本強調的多元與自主,讓台灣學術界為西方代工與殖民的情形更加嚴重。
台師大名譽教授吳武典表示,有鑑於道德沉淪現象的嚴重性和普遍性,各國政府莫不設法重整道德,而著眼點在教育。我國現在將德育融入「社會領域」及「綜合活動」等各科教學,但在升學主義橫行下,很難落實。教育當局未來改革課程時,應優先制訂「有品」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