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首頁 >   > 

    轉貼~日本動漫的革命史

    發表時間:
    如果把日本動畫發展史分成階段,並用不同時期的大師斷代,無論有多少畫家參加競選,無論投票者怎樣投票,“漫畫之神”手塚治虫都將以全票當選日本動漫界開山鼻祖。

    回顧日本漫畫的發展,我們會發現,和任何本國藝術面對外來文化強勢入侵一樣,今日Anime(英語系國家特指日本動畫)雖然威震歐亞,它走過的來路也是崎嶇坎坷。

    看過《劍客浪心》的朋友一定記得,維新時期,著名劍客無論其派別,都有畫師專門為其畫像出售的情節。其實,那就是日本漫畫雛形,民間草筆。

    十九世紀後期,受歐美文化傳播和日本經濟發展的影響,日本草筆由單幅畫像逐漸發展出故事章節,卻不成氣候,在當時,所謂漫畫也只不過是下層人民的娛樂。

    一門藝術的突破重圍經常需要等待一個人的出現。

    手塚治虫(公元1928~1989年)誕生於關西大阪,本名手塚治,後改名,中學時開始漫畫創作。1946年,手塚應徵加入動畫公司,因被評定為“不適合動畫業”而沒結果。翌年,手塚治虫在《每日小學生新聞》上開始自己的漫畫連載生涯,從此踏上漫“漫”之路。

    1947年,手塚發表了他生平第一部重量級作品,『新寶島』。他借用電影拍攝手法,如變焦、廣角、俯視等配合故事發展來表現漫畫畫面,從而讓凝固的漫畫“活了”,日本漫畫新世代也隨之誕生。世人所謂“日本漫畫”,實際自19歲的醫學生手塚開始。

    1951年,手塚治虫自大阪大學醫學部畢業,遷居東京,全情投入漫畫創作。

    1952年(昭和27年),《鐵臂阿童木》(又名《原子小金剛》)問世,轟動日本。除了茶水博士,作為阿童木真正的父親,手塚治虫賦予了小機器人純真、善良、勇敢、百折不撓的精神內涵。配合當時戰後日本人急需精神重建、渴望擺脫外國勢力干預的時代背景,他成功改變了日本國民認為漫畫“幼稚”的偏見。《阿童木》漫畫以及後來的動畫TV版斷續連載13年,手塚治虫憑借一個小小的機器娃娃,奠定了自己在日本漫畫界的地位。

    1956年,手塚加入著名的“東映動畫”工作室,擔任Layout一職(畫面前圖,賽璐珞片的依據),這是他進入動畫界的開始。

    1961年手塚治虫創建“手塚治虫動畫制作部”,第二年更名為“虫制作公司”(MUSIHPRODUCTIONS),意為永不凋零。從此,手塚開始了自己的動畫生涯,他將《鐵臂阿童木》加以改編制作,並於1963年元旦開始在電視台播放,這也是日本第一部電視連續動畫片。《阿童木》僅其動畫就在日本連載四年之久。從此,日本漫畫界形成了將成功作品改編為TV動畫長片的不成文慣例,有人戲稱手塚為漫畫人的碗裡添滿了米飯。

    《森林大帝》(《Kimba,TheWhiteLion》)是繼《鐵臂阿童木》,中國內地引進的第二部動畫長片,同樣也是手塚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它除獲得日本國內一系列大獎外,還得到威尼斯銀獅獎的鼓勵,並遠銷美國。後來,迪斯尼根據Kimba的故事制作了名噪一時的《獅子王》(《LionKing》),甚至連主人公的名字也叫辛巴。

    這對於因崇拜迪斯尼而加入漫畫業,成名後又一直擔任抵抗迪斯尼入侵旗手角色的手塚,不知是否能算是個善意的玩笑。

    1971年,手塚辭去虫制作公司社長工作,1973年虫公司因經營困難而倒閉。

    手塚沒有因為結束公司而消沉,他開始了漫長的旅行,足跡遍布全球,以推廣自己“夢一般詩意”的創作理念。這段時期,他還完成了自己另兩部重要作品:《火鳥》、《怪醫秦博士》。

    1989年手塚治虫因胃癌去世,享年61歲。

    1991年夏,日本東京舉行過一次規模空前的漫畫展覽,共展出500多名當代著名畫家的作品。大會為紀念手塚,在展廳中心建立了他生前住所───“時和庄”的模型,窗口處還特意塑造了一批著名漫畫中的主人公模型,以此向這位“漫畫之神”致敬。

    手塚是個偉大的夢想家,是他賦予日本漫畫以堅強的個性和強烈的地域文化色彩,并引領日本漫畫界逐漸走向深層次思考,從此和歐美“高大全”的超人式漫畫划清界限。

    手塚不僅嚴格完成了一個動畫家的使命,他還遺澤後代畫家。他一直注重培養日本漫畫後繼力量,並堅持舉辦同名漫畫大賞。很多知名畫家,如北條司等,就是從獲得這個大賞開始,踏上了自己的創作之路。

    毫不誇張地說,手塚治虫,不僅是機器娃娃阿童木的父親,也是整個日本現代動畫的父親。

    2001年動畫電影震動世界

    工作到不知身處何地的某夜裡,尤其是肉身極度渴望睡眠的片刻,真渴望路邊馳來輛貓巴士,張大嘴笑笑,接了我絕塵而去。長大後平凡無奇的“皋月”、“小米”們,在這長夜將盡的黑暗里,還有龍貓陪伴,真是件值得慶幸的事情。

    2001年7月,也就是本月,宮崎駿即將復出。

    他的新作《千與千尋的幻影仙蹤》將于7月在日本首映,這是宮崎自《幽靈公主》宣布退休,沉寂四年後首次面對觀眾。3月26日,在東京小金井市(Ghibli工作室所在地)一棟江戶風格的庭園中,宮崎駿舉行了《千與千尋》的制作發表會。宮崎告訴記者,這座庭院就是《千與千尋》故事的起源。

    2001年,整個世界已經注定要被動畫電影顛覆,另一部讓人期盼多年的電影也將在7月公映。那就是,《最終幻想之內在精神》(《FinalFantasy□TheSpiritsWithin》)。

    好容易打通全局,聽著王菲《Eyesonme》歌聲感動落淚的玩家,這次終於可以唱著歌,排隊入場觀看影片了。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與SQUARE公司耗資1.35億美元,全電腦CG(電腦制作)動畫電影《最終幻想》,已經確定於7月13日在北美上映。

    從已經完成的試映看,電影中女主角栩栩如生,近景時甚至連臉上雀斑都清晰可見。承襲了《FF》系列的高品質風范,《FF》電影必將引發新一波電影技術革新浪潮。

    將時間指針稍作回溯,我們就會發現本年度另一則動畫電影界舊聞,2001年1月20日,押井守的影片《阿瓦隆》(《Aval□on》)在日本上映。同年5月,押井守(MamoruOshii)和老搭檔伊藤和典(腳本制作),一起把《阿瓦隆》作為觀摩片送到了戛納。

    押井守去戛納,不是趕考,而是為了接受西方電影人對他真身的頂禮膜拜。詹姆斯﹒卡麥隆說過,日本動畫群雄中有兩位大師讓他佩服,一位是《亞基拉》的導演大友克洋,另一位就是根本不會畫圖的動畫巨人押井守。